content

誰說美食要忌口?營養學博士也吃垃圾食物(組圖)

作者:王進崑  2021-01-03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誰說美食要忌口?營養學博士也吃垃圾食物?
吃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門學問。

三餐吃多少?我用21比例來分配

我的太極飲食遵守每天三餐依照七分飽原則,三餐總量不高於21的比例。舉例來說,早餐如果吃七分飽、午餐十分飽,則晚餐不要吃超過四分飽。也就是在早餐一定要吃的原則下,調整午晚餐的進食量,我通常會建議大家午餐可以多吃,而晚餐可以少吃。

不過,如果早餐只吃三分、午餐吃七分,按照七分飽食的大原則,那晚餐最多還是吃七分就好,因為晚餐最靠近睡眠時間,吃太飽很難消化,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早餐、午餐吃得少,晚餐就毫無顧忌的吃到撐。通常我的三餐分配比例:早餐七分、午餐七分、晚餐三分。

我是營養學博士,但照吃垃圾食物

吃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門學問。我們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許多有關「垃圾食物」(例如漢堡、薯條、可樂、泡麵等)的報導,這些所謂的垃圾食物真的不能碰嗎?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許多人還是那麼愛?

其實,垃圾食物吸引人的地方在方便與美味,當然它也提供熱量、飽食感與營養,最大的問題出在營養失衡。但是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平時吃的食物,營養夠均衡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吃下肚的豈不也是垃圾食物?

我每天都在談「營養與健康」,很多人誤以為我完全不會碰垃圾食物。事實上,我並不是完全不吃,因為它們真的非常方便,說實在的,有些吃起來還滿美味的。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只吃這類食物,因為我懂得如何平衡,了解運用正確的太極飲食之道,垃圾食物當然可以吃。

誰說美食要忌口?營養學博士也吃垃圾食物?
泡麵雖然方便美味,但營養價值低。

這類營養失衡的食物,我不會連續兩餐食用,若是這餐吃了泡麵或是漢堡,下一餐會立即補充大量蔬果。如果因為外食或所處環境,食物選擇沒那麼自由,也會盡量選擇蔬果與全穀雜糧較多的餐點,並且避免碳酸的含糖飲料,例如汽水。

我認為所有食物都可以食用,只要不跟宗教與個人喜惡衡突(如因宗教信仰不吃豬肉),大可多方面嘗試。以我個人為例,平日會選擇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但遇到出國時,受限於環境或時間,我還是會入境隨俗,比如北非或西藏高原的主要食物為肉類,我也會隨緣食用,但是回到臺灣,會立即恢復蔬果與全穀雜糧為主要攝取來源。而參加聚會或在餐廳用餐時,我也會控制食用量。

常常聽到很多人吃大餐時,會說:「這餐吃太多了,明天操場要多跑幾圈。」、「這餐吃大餐,下一餐就不吃了。」也有人為了吃大餐,特地幾餐空腹;或吃了一頓大餐後,就連續幾餐都不吃。其實,這都是錯的。

平時就不應該暴飲暴食,也不要以絕食、斷食或餓肚子的方式,進行餐與餐之間的互補。這種過於劇烈的做法,非但毫無太極相生的精神,更容易造成身體機能無形的傷害。

食物自有大藥,太極飲食怎麼挑?

太極飲食所說的「互補性平衡飲食」,應該怎麼挑才能平衡?簡單說,一般人認為美味的食物,包括各種魚肉蛋等製品、精緻甜點、油炸類食物與白米麵粉製品等,都是屬於生理酸性食物(陰性);而蔬果、全穀雜糧、海藻、茶等皆屬於生理鹼性食物(陽性)。

誰說美食要忌口?營養學博士也吃垃圾食物?
番茄、蔬果、全穀雜糧、茶等皆屬於生理鹼性食物。(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對健康的人來說,當每日攝取食物中有蛋黃、烏魚子或肉類製品等高生理酸性食物時,就要另外攝取葡萄、大豆(全豆)、南瓜、番茄、檸檬等高生理鹼性食物來平衡。

但對於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風、高血壓等個案,則建議生理鹼性食物與生理酸性食物比例介於2:1至3:1,也就是:生理鹼性食物要多於生理酸性食物二至三倍,而且這種攝取方式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才會逐漸改善。

現代人蔬果與全穀雜糧的攝取普遍都太少,而魚肉、精緻甜點、油炸類等食物相對的多出太多,因此我強烈建議(尤其是外食族)以每日的陰陽互補性為基礎,基本上你就已經開始在實踐太極飲食了。

你一定會說:「我平常的應酬實在太多了,做起來太困難。」其實只要把握平衡的大原則,雖然昨晚聚會吃了不少,今晚就來個簡單的蔬果輕食或蔬果汁,一點也不困難。

本文由大是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王進崑營養學,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薑黃、蜂蜜、辣木、木鱉果、青梅……營養學博士的太極飲食法,用天然食材強化自癒力。》,作者:王進崑。

来源:大是文化出版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