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續外宣 美報告:利用疫情重塑形象(組圖)
美國海軍報告顯示:中國當局正在利用武漢肺炎疫情重塑形象。圖為牡丹江地區在進行核酸檢測。(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2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如今武漢肺炎疫情依舊肆虐,中國當局繼先前的忙著甩鍋,目前則是忙著在全球推廣中國抗疫有功之說。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的「中國戰略重點小組」夥同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近期發布報告,細數中國當局為了穩定政權,究竟是如何採取宣傳手段來重塑「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美國海軍報告:中國利用武漢肺炎疫情重塑形象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在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這一份186頁的報告中,分析丶闡述中國當局在疫情爆發及處理等問題上的敘述「演變」,提及中國當局為了維護其政權之穩定,分別在三個時間階段內進行主題不一的宣傳工作,其中包括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中旬,憑藉壓制手段阻止武漢肺炎疫情曝光;2020年1月中旬至3月中旬的全民抗疫時段;2020年3月中旬迄今,則是在強調中國當局成功地控制了疫情,而且為了協助全球緩解這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還出錢出力之論調。
對此,旅美作家及前中國資深媒體人淩滄洲對記者表示,這報告內容是非常符合中國官方的宣傳套路,而且在經歷過多年的累積經驗後,中國當局對於疫情的宣傳,更是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淩滄洲強調,「中國政府對『筆桿子』是非常重視的。宣傳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對內的洗腦需要;一方面是對外營造一種所謂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需要,也是要搶奪、佔領話語主動權。現在的說法就是中國是『勝疫國』,美國是『敗疫國』。
中國當局藉疫情宣傳轉移焦點 美國首當其衝
此份報告還揭示,中國當局試圖透過發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虛假資訊宣傳」,指責病毒是來源於其它國家,以此來轉移輿論視線。首當其衝的正是美國,並與中國陷入了「口水戰」。
報告表示,中國不僅強硬宣稱「病毒是美軍帶到武漢」,還把美國描繪成應對疫情的「失敗者」,除了說美國政府領導不力,無法有效控制疫情,還說美方不願意跟其它國家合作,為此妨礙了全球的抗疫工作,並且還使用貫用的「那你們還怎樣怎樣」的論調來回擊關於中方隱瞞疫情真相的批評,說是美國數字造假,噤聲疫情發哨人。
對此,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前高級主任史帕丁準將(General Robert Spalding)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只是中國轉嫁疫情責任計畫中的一部分,中國當局此舉的目的為:「不想外界把中國視為導致全世界大批人民死亡的罪魁禍首,因為那樣中國可能會受到制裁,所以這是北京方面試圖做出的『補救』措施。」
甩鍋分階段 美國之音:中國當局針對病毒起源急著甩鍋
此外,美國之音(VOA)中文網於15日推出長篇報導形容,中國當局針對武漢肺炎起源新一輪的甩鍋,似是在WHO展開調查前「急於將水攪渾」。
報導還詳細羅列出從1月疫情爆發後,中國當局種種將疫情源頭甩向他國的行徑,包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於3月間透過推特散布的「美軍運動員將病毒帶到武漢」之說,根源則是一家加拿大親俄研究機構聲稱病毒是來源於美軍迪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生物實驗室的文章,此即為中方最早的甩鍋行徑。
報導還稱,中國當局最新的甩鍋行徑,則是半年來持續將病毒起源歸咎於「進口冷凍食品」。此事導致從6月間北京新發地爆發疫情過後,中國當針對新的本土感染病例的溯源結果,多半歸納成「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包裝。當時的中國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挪威進口的冷凍鮭魚;11月25日的人民日報及26日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中文版,均發表相同觀點——病毒源頭關乎「進口冷凍食品」的報導。
報導稱,目前最新的案例為環球時報英文版於是12月6日刊登調查報告,稱武漢「進口了多個國家的急凍產品」,有巴西及德國的肉品、澳洲的牛排、厄瓜多的海鮮、智利的車厘子等,並說病毒極有可能就是因此而從2019年就流入了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
報導稱,媒體報導及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雖然不斷強化病毒來自「進口冷凍食品」之論調,但這一些研究論文,絕大多數是沒有接受學術圈的評論就逕自發表;最具代表性的論文之一,包括由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市疾控中心聯合於10月23日在中國「國家科學評論」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該論文直言COVID-19病毒起源,極有可能是關乎「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凍進口食品,而冷鏈運輸很有可能是傳播病毒的新途徑。
不過,該報導也表示,目前國際間大概只有中國認為,冷凍食品包裝具有傳播COVID-19病毒的風險。然而,WHO日前已表明,透過冷凍食品感染武漢肺炎的風險比較低;美國疾控中心也表示,尚未有證據顯示,處理及攝取食物跟病毒有關聯。
報導還提及,外國專家的研究報告,成為了中國媒體曲解甩鍋的對象。最熟為人知的是德國專家克庫勒(Alexander Kekule)於11月間的受訪,遭中國媒體曲解成了「病毒流行起源於義大利」。
不過,克庫勒已在事後澄清,他的話遭到中國媒體錯誤引用,他還強調「病毒當然是來自中國,從中國輸入義大利」,進而發生變異。
自從6月間北京新發地爆發疫情後,中國當局持續將病毒起源歸咎於「進口冷凍食品」。(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世界持續遭受疫情侵襲 中國仍未結束外宣?
就在世界不斷遭受疫情影響、困擾之際,中國仍繼續在推進後疫情的外宣工作,除聚焦新冠病毒疫苗開發外,還包括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早在2020年7月,就有中國國有企業的上萬名員工丶公司高管,以及政府官員接種了中國4款候選疫苗中的3款。至於土耳其稍早披露將在12月中旬使用北京科興疫苗,而阿聯酋日前也正式宣布批准由中國醫藥集團所研發的疫苗上市。
不過,臺灣方面並未購入中國製造的疫苗。
中央社報導,針對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董事長連勝文在臉書上批評,蔡英文政府因「反中」而否認中國當局的防疫成果及疫苗效力,並沉溺在關門做山大王的快感中。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於12月13日表示,疫苗是科學,以意識形態來討論並不恰當,至於中國疫苗能否進口牽涉到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法規,血清、血液製劑及疫苗並未開放,並不是因為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而是長期以來對於中國的製程存有疑慮,加上中國過去有不少疫苗出現問題,所以才一直沒有開放。
針對中國當局宣稱將上市6億支疫苗,陳時中回應,拭目以待,但需要考慮安全性,況且中國當局在訊息上常有保留,讓人比較擔心。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則強調,中國疫苗在幾年前曾出現過期、疫苗廠管理等問題,如今是否已確實改善,仍需持續關心,但因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會更謹慎看待中國疫苗。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則列舉了媒體過去報導過的中國疫苗問題,包括2004年的「江蘇宿遷假疫苗案」、2007年造成多人死亡的「山西假疫苗案」、2013年的「B肝疫苗死亡事件」、2019年的「疫苗過期案」等。
另外,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10月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正由負轉正,第三季度經濟增加速度加快,同比增長4.9%,比起第二季度加快了1.7個百分點。
對此,史帕丁準將感歎說,中國當局的宣傳似乎正在湊效,導致疫情初期的負面形象正在被逐漸扭轉。
「中國人一開始對政府瞞報和處理疫情的方式是非常憤怒的,現在大部分民眾卻覺得官方有效抵禦疫情,做得很好,卻忽略當局發佈的疫情資料都是假的。可見中國在媒體輿論方面的控制是挺成功的,人們錯覺認為中國運作正常,但真實情況則是一團糟。」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報告還形容,在未來幾個月的相關發展或許會為原本就白熱化的印太地區競爭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同時也正決定著北京當局到底能否成功的利用大流行病提高其全球的形象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