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12月4日訊】這幾年,中國有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北方城市的吸引力越來越差了,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城市GDP排名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結束一看,TOP 10里只剩下北京了,剩下的基本都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大城市。
1978年的時候,排名前十的有六個在北方,然後逐步的,哈爾濱、青島、大連、瀋陽都被南方城市擠了出去,最近幾年只剩下了北京和天津,今年,天津也被擠出去了。
不光排名有變化,體量差的也多,把京滬排除後,南北方前九的大城市一比較,南方的經濟總量大概是北方的兩倍。
1978-2020年城市經濟實力排名前十名的變化情況一覽(作者博客)
這種差距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比如最近一南一北兩個城市的房價都引人關注。
前幾天,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的房子被一掃而空,每平米差不多13萬左右,別看房子挺貴,可搶房的人不少,因為收益實在是太可觀了。相比周邊賣到18萬一平的二手房,13萬均價的新房跟撿漏差不多——即使按照最小戶型100平米計算,也有500萬元的賬面浮盈,買到就賺到真不是說說而已。
一邊是715新政之後的調控重壓,一邊是萬人搖號搶房的盛況,深圳樓市還真是有點魔幻,別的不說,光是讓新華社等等大官媒集體點名批評「打新盛況」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相比之下,中國最北邊的大城市哈爾濱就顯得有點蕭瑟。
上個月底的時候,他們出臺了誠意滿滿的樓市新政,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一條——引導、鼓勵企業根據市場情況,採取打折促銷團購等方式讓利銷售新建商品房。這麼多年以來,各地對樓市的態度其實都挺有默契的,說到底還是穩字當頭。
房價牽一髮而動全身——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收入、等米下鍋的開發商、甚至動不動就去售樓處的老業主們都是降價背後的重重障礙,如今被哈爾濱整了「打折賣房」這麼一出,還真有點石破天驚。
這背後的原因有點多。
房子賣不動,是哈爾濱現在遇到的難題。
靠「剛需」?有點難。在過去的3年時間裏,哈爾濱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6.6萬,其中最重要的一撥人——小學生,比十年前也少了6.5萬,剛需對房價的支撐有點弱。
靠炒房投資拉動呢?這就更沒譜了。先不說哈爾濱的樓市打從疫情後就開始量價齊跌,有「打新賺錢」的深圳珠玉在前,一套恨不得頂哈爾濱七套,炒房的也看不上這裡啊。
整個11月,哈爾濱的二手房掛牌數近9.85萬套,在全國排名第八,不樂觀。
中國房價行情10月平均單價(作者博客)
如果大家手裡有點閑錢的話,其實「改善」的需求是最旺盛的,但這一點哈爾濱也有點難。
把2019年主要省會城市的人均GDP做個排名會發現,前排基本是東南、華中地區的幾個優等生爭奇鬥艷,緊接著就是中西部各自開花,而哈爾濱在這個榜單中墊底,距離東三省的另兩個省會城市——瀋陽、長春差距也有點大,大概是這兩個城市的62%。
2019年主要省會城市人均GDP排名(作者博客)
早年間的哈爾濱可比現在風光多了。得益於中東鐵路發達的運力和商貿,當時的哈爾濱是資本的寵兒——光是在1918年,這裡就有16家外資銀行、18家華資銀行,保險、信託、票據交換等業務繁榮,遠東中心的名號實至名歸,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
等到1949年之後,黑龍江的先天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大慶的油田、鶴崗雞西的煤礦、伊春的鋼鐵,那些年是黑龍江的高光時刻。
可隨著重工業化進入尾聲,產能過剩越來越突出、過度依賴資源的後果就凸顯出來了。在2003到2013這十年裡,能源工業佔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一半以上,增速均超過6.3%。等到2013年,這一數字降到0.1%,工業引擎熄火,連帶著哈爾濱也成了鐵鏽最厚重的一顆螺釘。
後來的區劃調整也沒給哈爾濱帶來太多增量,原屬松花江地區的幾個縣被並入、代管之後,哈爾濱的市轄面積和人口急劇膨脹。可惜這些地方多以農業生產為主,貢獻度不算高。
相比之下,長春帶著德惠、榆樹、農安和一直發展不錯的公主嶺,瀋陽帶著新民、康平和法庫,包袱輕、動力足,加之近些年略有起色的固投和基建項目不斷上馬,三個城市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
東北地區的經濟結構相對簡單,如果幾個主要產業能齊頭併進,那核算下來的經濟增長也是很可觀的,像吉林的長春就是個例子。
反觀哈爾濱,曾經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恰恰是最先熄火的。
在工業增速剛開始放緩的那幾年裡,黑龍江有過不少扶持政策,比如2012年推出了促進工業經濟增長17條,2014年又出臺了穩增長的65條措施、計畫投資3000億元,但效果一般——
在產業日漸向東南、中西部聚集的今天,高寒地區建設難度大、運輸成本高的先天不足是很明顯的,大廠外遷、小廠死扛,光靠哈飛、哈藥、哈啤這幾個大企業的稅收養活這一千多萬人實在有點困難。
基建和固投也不太靠得住,這從有限的地鐵里程中就可窺一斑:截至2019年底,哈爾濱的地鐵線路僅有2條、里程23km;相比之下,長春地鐵運營里程100.17km,瀋陽地鐵運營里程117km,大連地鐵運營里程157.88km,差距還是很大的。
工業、基建都一般,於是有人想到黑龍江有冰雪特色,亞布力早就名聲顯赫,搞搞冰雪旅遊應該也不錯,可惜在網際網路時代,負面新聞的傳播效率太高了:比如,去年就有幾個外地遊客被本地的哥坑了一千多塊的新聞爆出,除了親自下場宰客之外、「協同」作戰的也不少,一腳油把你拉到黑店裡吃干抹淨,外人看來實在是義憤填膺。
再比如前幾年就被翻出來的「雪鄉宰客」,冰天雪地裡坐地起價的民宿老闆,也許真的應了那句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老話,這種事一出,那負面影響就不侷限於雪鄉了,連帶著整個黑龍江都被吐槽,而想恢復口碑得花好幾年的時間,還動不動就被拉出來說一番。所以哈爾濱在2019年被長春反超,在東北四市裡也逐漸退居末位。
在「東北重工業靠燒烤,輕工業靠直播」的調侃聲中,留下的是當地人對「鐵鏽帶」現狀的唏噓和落寞。說起來,哈爾濱的資源還是很多的,比如教育——本科學校27所、專科學校24所,其中哈工大、哈工程更是經過川建國「制裁名單」金字招牌認證的國之重器,可最後培養出來的年輕人留在當地的實在寥寥。
一邊是疲軟的產業,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地方經濟,有什麼辦法解決問題嗎?
這時候,大家都會想到土地。
今年前三季度哈爾濱住宅用地成交規模超過了800萬平方米,比去年全年的規模還多50%。地是賣了,那地產商得蓋房啊,但是當地的地產庫存狀況是,即使不再新推樓盤,哈爾濱現有的樓盤要兩年才能賣完,去化壓力很大。
消化不掉的地產庫存就成了一個沈重的包袱,這些庫存不消滅,那未來幾年的土地供應也就成問題了,壓力會更大——實在沒辦法,就只能鼓勵大家打折賣房了。但效果咋樣,還得看看再說。
最近這些年,東北鐵鏽帶題材的電影拍了不少、建言獻策的也很多,但大多繞不過產業轉型升級、投資這些老生常談,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下有點不切實際、光靠砸錢行不通了。但除了這些慢功夫之外,還有一些可以從當下做起的改變。
相比琳琅滿目的產業政策和投入,營商環境的改變是最實際的,比如在上個月的亞布力論壇上,黑龍江省長就表示要把辦事不求人當作突破口,讓投資爭過山海關。
這倒確實是個好想法,但需要自上而下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