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貫明專欄】君子從善如流(圖)

作者:貫明  2020-12-02 09: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了“從諫如流”的美名。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了「從諫如流」的美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了「從諫如流」的美名。與那些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帝王們不同,他非常認真地聽取大臣們提出的所有對國家有益的建議,並能及時地予以實施,以輝煌的「貞觀之治」成就了前所未有的盛唐偉業。

在人生的修行路上,一個人如果固執己見,故步自封,就很難成就任何巨大的事業。因此,能否虛心地反省自己的過錯,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勸告,就決定了一個人心量與格局的大小。「從善如流」一語源自左丘明的《左傳・成公八年》,原文是:「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要像流水那樣暢快而自然。君子修心養性,事事內省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從善如流」無疑是必不可少的品德。

不作出師無名之戰 欒書從善如流

春秋時期,鄭國是一個夾在楚、晉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鄭悼公時,鄭國同北方以晉國為首的其他各國簽訂了盟約。在結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國就來攻伐鄭國。晉國便派欒書為將軍,率領大軍前去援助鄭國,兩軍在繞角(今河南魯山縣東南)相遇。楚軍不敢同晉軍對敵,便撤退而回。但晉軍並不撤走,還準備趁機侵入楚國的蔡地(今河南上蔡縣一帶)。楚國獲知這個消息,就立刻調動近申、息二地的精銳部隊,準備迎擊。

這時,晉將趙同、趙括仗著兵力優勢,欲揮軍南下,占領蔡地,因此催請欒書趕緊下令進攻。就在欒書準備下令的時候,中軍佐知莊子、上軍佐范文子和中軍將韓獻子三人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一致認為:「我們當初出兵是為了援救鄭國,反對侵略,是正義之師。現在進犯的楚軍既然已經撤退,我們如果藉此攻打蔡地,這樣我們就要承擔不義的罪名。而且,楚國現在派來的兩支精銳部隊,我們這一仗也不一定能打勝。而且不管打勝還是打敗都對我們晉國不利,若打贏了這一仗,別人會說以晉國的大軍,去打楚國兩個小地方的部隊,不是白白浪費兵力嗎?如果失敗了,晉國便會名譽掃地,還有何面目去見晉王和晉國的百姓?所以和楚國的這一仗不能打。」欒書仔細考慮了他們三人的建議,覺得他們的意見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蔡的念頭,撤軍回晉。

採納良策進攻沈國 晉軍大獲全勝

過了兩年,晉國又派欒書領兵去攻打楚國的蔡地,這一次晉軍大獲全勝,還抓獲了楚國的大夫申驪。欒書本打算繼續進攻楚國本土,知莊子、范文子等人勸告他先進攻沈國再說,欒書分析了具體情況後認為有道理,於是,再次改變了作戰計畫。隨後,晉軍進攻沈國,把沈國的國君揖初都抓來了,因為這次晉軍準備充分,楚國對晉軍也無可奈何。人們認為,晉軍這次能取得這麼大的勝利,就是因為欒書上次聽從了知莊子、范文子和韓獻子等人的良言。

在晉軍第一次準備進攻蔡地的時候,絕大多數將士都表示同意,而欒書卻聽從了少數人的意見。有個將士就問欒書:「聖人都聽從多數人的意見,所以能成大事。現在我們六軍將佐十二人,除將軍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張攻蔡。您為什麼不聽從多數而採納了少數人的意見呢?」欒書說:「他們三人的意見都很正確,正確的意見,就是真正代表多數人的意見。我聽從他們的正確意見,難道不對嗎?」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