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或遭美制裁。(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0年12月1日訊】近日,有媒體報導說,川普政府將對中國進行新一輪科技和軍工行業的制裁,將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及中國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製造商中海油添加到國防黑名單中。有專家指出,礙於國際分工的不可替代性和中國對海外尖端技術的依賴,美國政府的此次制裁是有目標打擊中國晶元製造行業。
正值美中局勢緊張之際,美國有可能對中國與軍事有關的行業進行新一輪制裁。據路透社11月30日報導,川普政府計畫將中芯國際與中海油添加到與中共軍事活動有關的黑名單,限制美國對其投資及核心技術出口。如果這個報導屬實的話,受制裁影響的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中國公司將達35家。此前,美國於2018年封殺中興,一年後,又將華為加入制裁的實體名單中,隨著後續禁令持續升級,迫於美國對其晶元提供商的出口管制,中興和華為無法購買第三方晶元,旗下的晶元業務遭到重創。中國半導體行業自主發展的目標緊急提上日程。
自由亞洲電臺此前報導,有分析人士指出,截止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產值達4000億美元,美國佔48%,中國僅佔5%,中國半導體產品嚴重依賴進口。中芯國際作為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和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供應商,成為川普政府打壓中國晶元製造的切入點。
華裔資深電子工程師李文澄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對中國晶元行業的制裁由來已久,此次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是精準打擊。
「從一年多以前這些制裁就已經開始了,現在是有目標地制裁,就是更具體化,肯定對(中國晶元公司)發展有阻力,直接到那些關鍵性公司了。」
為擺脫對海外晶元的技術依賴,中國國務院2014年出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隨後進一步提出在10年內將晶元自製率提升到70%的目標。該政策表明政府將投入1000億至1500億美元扶持晶元製造行業,以期在2030年前趕超世界領先企業。為爭奪行業資源和巨額資金補助,中國多地掀起「造芯」熱潮。截止今年10月,全國晶元相關公司超過5萬家,今年新成立的晶元公司也多達12000多家。然而最近一年多,多地數個投資百億元的半導體項目停擺,虧損嚴重。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在11月28日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指出,前些年在光伏等新興產業存在的重複建設等問題,目前也暴露在晶元製造行業中。雖然國家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但大批項目爛尾,整合行業資源並加強監督迫在眉睫。
李文澄表示,中國在納米級高端晶元的研發和生產技術上落後世界領先水平至少10年,中國晶元行業目前的發展著重於集合設計,缺少技術研發和關鍵環節產能的提高,無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發展戰略。
「整個晶元工業是世界分工的。就算是華為也是買了很多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再集合到自己的產品中,然後做出一個成功的晶元算是高端晶元,但這只是設計,它沒有產能。即便有產能,這些來源都是國際分工的,不可能一兩個公司就能做成,這本身就是違反科學制度。」
李文澄認為,晶元製造鏈環節複雜,投入成本過高,研發週期長,高端人才短缺,中國無法在短期內提高自主創新水平並實現關鍵環節的獨立生產。他認為,中國晶元製造業目前暴露出的問題是下級部門和企業為了迎合中央實現科技自主自強的意志,急於求成,違背科技和商業規律,盲目進行行業大躍進的體現。
「中國投資並不是投資國際分工的各個產業環節,而是投資做晶元的公司,那沒有產能。這些公司即便找了人做設計,還是做不出來高端晶元。還有就是存儲晶元,存儲晶元也是10年都做不出來,完全是產能技術。內行的人也都知道這個深淺,但為了迎合黨的領導和能夠賺錢的規律,超出一般常識地吹牛。」
美國南卡大學商務教授謝田告訴本臺,中國在通信、航空航天等軍事領域中對海外晶元技術依賴度極高,中芯國際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中國技術並不能與國際脫鉤獨立自主發展。他說,製造業等高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不能由政府主導,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來發展中國晶元是計畫經濟的手段,必然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由國家來主導高新技術的開發、造晶元,在其他正常社會是不可能的。國家最多給某些行業稅收上的好處。由政府主導,第一政府也不懂,第二是低效率,政府從來不是一個製造財富、開發新產品的部門,只是一個花錢的機構。中國政府在晶元行業上從來沒有成功過,根本造不出來,只能逼這些人去造假。」
謝田同樣認為,中國尋求晶元製造業獨立自主的發展違背市場經濟規律,高新技術的進步依賴於國際企業和高校間的合作。中國發展晶元製造業是在缺乏知識儲備的前提下閉門造車。
「這個產業需要一個非常開放透明、高度競爭性的環境,需要私人企業去做才能做好,但也不一定都能做好。」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