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最大的航空母艦,她就是著名的信濃號。(圖片來源:Marine engineer Hiroshi Arakawa, Ishikawajima Shipyard./維基百科/CC0)
排水量高達7.2萬噸,是二戰時期最大的航空母艦,她就是著名的信濃號。信濃號一開始建造的時候本來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但由於信濃號在建造的過程中正趕上日本就海軍作戰思想轉變,於是就從戰列艦變成航母了。
在建造之初,當時的舊日本海軍還秉承著巨艦大炮的思想,所以想通過建造強大的戰列艦取得制海權。
1940年5月4日,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信濃號開始建造,地點為橫須賀海軍工廠。這艘軍艦和大和號戰列艦一樣大,該艦全長266米,寬36米,吃水10米,續航距離10000海浬。
但是,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認為在海戰中制空權更為重要,在面對飛機攻擊時,戰列艦幾無還手之力。與其耗費巨資建造大和級戰列艦,不如建造航母。於是,信濃號的建造也出現停頓。
不僅如此,原本用來建造信濃號戰列艦的材料也被臨時徵用,用來建造其他軍艦。這麼一來,已經完成了一半多的信濃成了雞肋,靜靜地臥在海港中看其他軍艦進進出出。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爆發,日本一敗塗地,4艘主力航母被擊沉。為了維持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海軍必須快速建造若干航母補充損失。日本軍方命令橫須賀造船廠趕緊把信濃號從船塢中拖出來,為建造航母騰地方。
命令一出,船廠傻眼了,這個時候信濃號已經造了兩年,大部分工程已經完成,但還沒有條件讓這艘鉅艦從水中浮起。要是拆,一時半會也拆不完。
日本海軍一看,乾脆把信濃號改造成航母吧。於是給船廠下了任務,一定要在2年之後完成改造工作,爭取在1944年12月之前讓信濃號加入日本海軍。
這個時間其實挺緊張的,本來信濃號在作為戰列艦的時候,預計建成時間為1945年3月。現在,要把信濃號改造成航母,還要在1944年12月之前完成,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為了加快進度,只好在改造的時候盡量簡化。這樣一來,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其內部可供飛機使用的空間就極為狹小了。她只有單層機艙,最多只能搭載63架飛機。
同時,鑑於其巨大的艦體和厚重的甲板,該艦被要求在作戰時成為浮動的海上基地,內部裝有大量燃料和彈藥,為其他航母的戰鬥機補充。當其他航母被擊沉或無法提供飛機降落後,信濃號應該起到支援作用,提供其他飛機降落。
而且,日本軍方認為,這艘航母造出來以後,可以硬抗美軍轟炸,有效支援本土防衛工作。在改造中,信濃號的艦寬由36米增加為50米,其中飛行甲板寬30米,長210米。
1944年10月,信濃號主體完工,在11月11日進行的起降實驗時,各種型別的艦載機都獲得了成功。接下來,這艘航母將會開赴吳港海軍工廠完成接下來的艤裝。在11月28號這天下午1點30分,信濃號在3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前往吳港。
艦隊剛進入外海不久,就被美軍潛艇給盯上了。這艘潛艇叫做射水魚號,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救援落水的美軍飛行員。由於當天沒有空襲任務,艦長恩萊特決定到東京灣碰碰運氣,看那裡有沒有落單的運輸船。
1945年6月,浮在海上的「射水魚號」潛艇。(圖片來源:Unknown Navy photographer/維基百科/CC0)
沒想到半路上射水魚號潛艇的觀察員發現遠處有一艘海島一樣大的軍艦正在緩慢航行。恩萊特決定放棄前往東京灣,以19海浬的時速接近這艘鉅艦。
凌晨3點13分,射水魚號潛艇找到攻擊的機會,向信濃號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有4枚命中目標。打完魚雷,射水魚號不敢戀戰,迅速離開戰場。信濃號被擊中後艦體龜裂,發電室、一號、三號、七號鍋爐房也湧進大量海水。
到了早上8點,這艘鉅艦已經不能行駛,10點37分艦長棄船,10點55分,這艘二戰期間最大的航母沉入海底。從11月28日1點30分起航,到11月29日10點55分沉沒,信濃號只在海上生存了20個小時。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