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1922年2月,英、美、日、法、意五國簽署了旨在裁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條約對各類軍艦的噸位上限作了規定,並對各國擁有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的總噸位加以限制。根據條約,美國停止建造萊剋星頓號(CC-1)和薩拉托卡號(CC-3)戰列巡洋艦,並利用已施工的船體改建成航空母艦,舷號相應改為CV-2和CV-3。
萊剋星頓是波士頓西北郊的小鎮,與劍橋相鄰。1775年4月19日,效忠英國王室的常備軍前往萊剋星頓收繳當地囤積的武器,民兵愛國者和英軍隨即爆發槍戰,「萊剋星頓的槍聲」開啟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帷幕。CV-2是美國海軍史上第四艘以此地名命名的戰艦,以紀念獨立戰爭的第一場戰役。
1925年10月3日,萊剋星頓號(CV-2)在麻薩諸塞州昆西市的前河船廠下水,1927年12月14日成軍。標準排水量3.7萬噸,滿載排水量4.85萬噸,全長270.米,寬度32.8米,吃水9.9米;動力18萬匹馬力,16臺蒸汽鍋爐,4臺渦輪電機4軸推進,航速33節(海裡/小時),續航力1萬海裡;1942年改裝後武器配備:12座127毫米(5英吋)高炮,12座四聯裝28毫米高炮,22座20毫米機關炮,24座12.7毫米(50口徑)機槍;飛機78架,起飛彈射器1臺;編製艦員2,791人。
萊剋星頓號建造過程中,正是新舊兩種海戰理念發生激烈衝突之際,在美國軍方和日本海軍的高層都有"艦隊派"與"航空派"之分,航空母艦的戰術仍處於探索階段。美國海軍建造與維修局並不確認飛機能取代艦炮成為海戰的主角,因此採納折衷設計,在萊剋星頓號上安裝了當時萬噸級巡洋艦的標準配置:4座雙聯203毫米(8英吋)口徑重炮。然而在實際運作中發現,試圖兩者得兼的方法顯然有弊無利:當主炮向左舷射擊時,形成的氣浪足以掀翻停泊的飛機,而且直接損壞飛行甲板。
自1928年4月至1940年4月,萊剋星頓號以洛杉磯為母港,在長達12年期間,參加了美國海軍所有的大規模演習,用於發展航空母艦技術,研究艦隊作戰條令,並對海軍飛行員進行作戰培訓。在最著名的「4號大聯合演習」中,萊剋星頓號和薩拉托卡號扮演敵方,於1932年2月7日成功模擬空襲了夏威夷珍珠港,而守方卻毫無察覺。1940年5月,由於中日戰爭導致美日關係日趨緊張,萊剋星頓號隨同太平洋艦隊從聖地亞哥移防珍珠港。
1942年3月萊剋星頓號在珍珠港改裝,拆除了203毫米主炮。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如法炮製「4號大聯合演習」,用6艘航空母艦突襲珍珠港。作為敵方首要目標之一的萊剋星頓號此時正運輸飛機前往中途島,因此而避開了空襲。3個月後,萊剋星頓號在珍珠港緊急改裝,不合時宜的203毫米重炮被如數移除,取而代之的是7座四聯裝28毫米高射炮。
1942年5月3日,萊剋星頓號隨同約克鎮號(CV-5)組成的航空母艦特遣隊抵達南太平洋,攔截入侵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的日本運輸船隊,與護航的3艘日本航空母艦先後對陣,史稱「珊瑚海戰役」。5月7日中午,從萊剋星頓號和約克城號起飛的戰機合力擊沉了日本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次日早晨,又重創日本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但萊剋星頓號也暴露了所在位置,11時後遭到日本魚雷機從艦尾兩側同時攻擊,左舷被兩枚魚雷擊中,稍後又被三枚250公斤炸彈擊中,導致航空油庫受損破裂。返航途中,萊剋星頓號由於汽油蔓延導致火災,並引發連鎖爆炸,在人員撤離之後,萊剋星頓號被放棄,由護航艦用魚雷擊沉,地點位於東經155度30分,南緯15度20分。
1942年5月7日萊剋星頓號飛機拍攝的照片:日本航空母艦祥鳳號被魚雷擊中爆炸。
1942年5月8日日本飛機拍攝的照片:萊剋星頓號被空投炸彈擊中。
珊瑚海戰役是海戰史中的首次航空母艦攻防戰,雙方都在視距之外出動飛機偵察,發現目標後使用飛機予以攻擊,而非傳統的在目測範圍之內使用艦炮射擊目標,以實戰證明了航空母艦的主導地位及其全新的海戰模式。
縱觀珊瑚海戰役結局,日本方面損失1艘小型航空母艦、77架飛機,1艘驅逐艦和3艘佈雷船,傷亡1,047人;美國方面損失1艘大型航空母艦、66架飛機,1艘油船、1艘驅逐艦,傷亡543人。雙方艦船損失之比為1.9萬噸對4.25萬噸,從戰術角度而言,經驗豐富的日本海軍航空兵佔據上風。然而日本沒有完成佔領新幾內亞的戰役目標,而盟軍因此保障了美澳海上運輸線的暢通,在戰略上贏得了勝利。此外,日本海軍當時最新的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創,同型的瑞鶴號本身雖未受創,但損失了大量飛行員,因此都缺席了一個月之後關鍵性的中途島海戰,從而對此戰役的結果造成了致命性影響。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