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姜子牙封神?大有玄機(圖)
後人都知道「姜太公釣——願者上鉤」這個成語,卻忽略了姜子牙釣魚的方式,以為是個玩笑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封神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姜子牙作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是大家所關注的。雖然看故事的人各有見解,但如果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神傳文化有所瞭解,那麼姜子牙一些看似有趣的行為,就不是簡單的玩笑了,當能有所體會其涵義,而不至於用今日庸俗之心理牽強附會甚至歪解了。筆者在此談談個人對姜子牙幾個故事的淺見,並藉以一窺中國傳統文化的修煉內涵。
為什麼會有姜子牙封神?
封神是件大事,天大的事,是天命所至,無數因緣綜合而成,絕非哪個神仙心血來潮而起。封神這件事情其實是千載難逢的。按《封神演義》第十五回交代:
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
這裡,「成湯合滅,周室當興」,怎麼理解?大家從《封神演義》中看到紂王那些殘暴無恥的行為,有誰還認為這樣的皇帝、朝廷還應該繼續存在呢?所以「合滅」,來自於紂王自身,老天爺不允許他再這樣禍害人間了,紂王把老祖宗的基業都毀了。在這裡,「天命」和常人社會的表現完全結合在一起了,是一體的。所以,中國古代講的「天人合一」,實在是有太多的奧秘在裡面。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半神文化」。而「周室當興」,是說周文王「以德配天」,周文王的仁德《封神演義》中說的很多,自然就要「王」天下了。「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有了「德」,大的可以「王天下」,差一點的,也可以(如姜子牙)「享將相之福」,如果無德,就是帝王也要亡國的。
這裡還有個問題:「神仙犯戒」。原來神仙把握不好也會犯戒,打下紅塵來啊。在《西遊記》裡也有這樣的描述,比如:沙僧、豬八戒都曾是天將,犯了錯誤掉到人間來了。
對修道成仙是有嚴格要求的。如果修不成正果,終究還要在人世間輪迴。在《封神演義》九十九回裡,姜子牙在開始封神前,開讀的玉虛宮元始天尊誥敕裡,是這麼說的:
嗚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諂媚姦邪所覬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總抱真守一於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有心自修持,貪痴未脫;有身已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
姜子牙為什麼要下山封神?
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三十二歲上山,修了四十年,人間富貴於他早如浮雲飄過了,他根本就不願意下山封神(不像那個申公豹),他是一心想得道成仙的;只可惜根基尚淺,仙道難成,只能把這幾十年的修煉功夫,換成人間的赫赫功名,如此罷了。他下山,實在是他師父元始天尊的安排。其中原由,《封神演義》第十五回交代的清清楚楚,且看:
……天尊曰:「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歲月,今亦有年。修行雖是滾芥投針,望老爺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願在山苦行,必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望尊師收錄。」天尊曰:「你命緣如此,必聽於天,豈得違拗?」子牙戀戀難舍。……
如此看來,在歷史上,一人能夠修成得道,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其它條件皆備,如果欠缺上好根基,也難成功。
姜子牙怎樣釣魚?
當日姜尚西走至岐州南四十里地、虢縣南十里、有渭水河岸有磻溪之水。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武王伐紂平話》)
後人都知道「姜太公釣——願者上鉤」這個成語,卻忽略了姜子牙釣魚的方式,以為是個玩笑話。其實這個釣魚方式裡面大有奧秘:姜子牙是個修道人,修道人不能殺生,所以姜子牙要「直鉤」、「不用香餌之食」;至於「離水面三尺」,那是給常人看的,要大家知道他的與眾不同,好引文王來。
姜子牙雖然被師父安排下山封神,但他對修道之事始終不能忘懷,所以時刻還是以修道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書中多有描述。比如對夫妻之事,在《封神演義》第十五回裡,這樣寫道:
話說子牙成親之後,終日思慕崑崙,只慮大道不成,心中不悅,那裡有心情與馬氏暮樂朝歡。
一個修煉人,在常人社會中,如果一旦放鬆自己,縱情享受,那麼就毀於一旦了。不可不慎!
修煉者深受常人社會敬仰
中國近代以前,社會上對修煉人是非常尊崇的。比如《水滸》中,魯提轄殺了人,為躲避刑罰,就出家當了和尚,官府也就不追究了,因為人都「出家」了,官府只能管常人的事情。在《封神演義》最後一回裡,當大功告成武王分封天下之際,李靖等七個修道人雖曾立下汗馬功勞,卻不要富貴,對武王說:
「臣等原係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得師命。凡紅塵富貴、功名、爵祿,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拜辭皇上。望陛下敕臣等歸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無奈,於是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別,請看這個細節:
李靖等復上前叩謝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勞陛下御駕親臨賜宴,使臣等不勝感激!」武王用手挽住,慰之曰:「今日卿等歸山,乃方外神仙,朕與卿已無君臣之屬,卿等幸毋過謙……」
武王以天子之尊,與李靖等修道人也是平等相待,過去的君臣之屬也已經過去了。這個細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事實:從天子到庶民對修煉人都是非常景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