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銀行雷爆:被最神秘「民企」拖下水……(組圖)

【看中國2020年10月26日訊】最近,今年以來,投資雷爆的事情越來越多,雷爆的產品越來越離奇,雷爆的公司規格也越來越高。連很多剛性兌付、保本的理財產品都紛紛違約雷爆。

上週末消息爆出,由「宇宙第一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代銷的鵬華資管的理財產品,「鵬華聚鑫」系列資管計畫全線違約,25只固收產品總規模或超40億元,資金缺口或超20億元。

隨著資管新規的推行,銀行理財早就不是剛兌了,違約啥的大家都能理解。銀保監會領導之前就提醒投資者:金融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高收益伴隨高風險,但低收益不一定就是低風險。誰能想到,連根正苗紅的中國第一大商業銀行工行,收益才4.1%的固定收益產品也違約了,確實讓很多人看不明白。這款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R3,也就是風險適中的意思。和當初爆倉導致客戶本金虧光還要倒貼錢的原油寶是一樣的風險級別。但是,就是這種風險評級始終的產品,居然都出現了雷爆。


2013年1月4日成立的鵬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鵬華資產」(網路圖片)

這次工行代銷的「鵬華聚鑫」這款產品起購門檻是100萬,被坑的並不是普通小散戶,和這兩年信託雷爆的客戶比較像,都是有一定身家的中產或者私企老闆、富人等。

鵬華聚鑫系列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25只產品自七月以來便陸續到期。但到期一直沒給兌付,期間各種公告:

8月14日,管理人鵬華資產發布了產品提前終止公告。

9月14日,鵬華再發公告稱該資管計畫已經開始對持倉資產進行變現操作。

10月16日,鵬華又發公告,稱目前聚鑫系列產品相關兌付工作正順利推進並基本完成,投資者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我們看一下投資者得到的是什麼保護。代銷行工行提出了一份解決方案,大概是這麼說的:現在這產品出事了,按約兌付是不可能的了。利息你們是別想了,只能想辦法拿回本金。你要現在拿錢,那就只能拿回本金的60%,其他40%就算你們投資虧損了。畢竟投資有風險,我們也不想的。說好的4.1%的年化收益率,現在變成虧損40%,估計投資者心裏萬馬奔騰。

憤怒、難受是可想而知的。沒關係,工行還提供了第二套方案,今年10月20日兌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轉為工行理財,2%本金作為該理財的收益,1年後到期兌付。

看起來很科學,很替顧客著想,但是我從這裡面看出來兩個疑點。第一個疑點是,這個理財產品到底投資了啥?眾所周知,我們購買理財產品,實際上是管理人拿著我們的錢,再去進行投資。具體投資標的,在產品說明書上都會有描述。

比如這次的這個鵬華聚鑫系列,產品說明書是這麼寫的:主要投資於現金、正回購、逆回購、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債券(含可交換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具有業績比較基準的各類證券投資類資產管理計畫(如信託計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畫、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畫、期貨資產管理計畫等)。這是啥都能投的意思,基本說了等於沒說。

作為固收產品的鵬華聚鑫系列,出現如此大的虧損,其底層資產到底是哪些標的?所有投資者都都想知道,你到底拿我錢去投了啥?

面對投資者質疑,鵬華資產表示「不便透露」。在該方案的溝通過程中,部分投資者試圖向鵬華資產及工行索要鵬華聚鑫的定期報告查看資金使用情況,但均因各種理由遭到拒絕。拒絕的理由也很奇葩,兩家互相踢皮球:工行表示定期報告需要向鵬華資產索要,而當投資在向鵬華資產索要時,被告知相關報告只能提供給工商銀行。

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根據《紅週刊》記者從投資人處獲悉,其部分原因在於其重倉了某民企集團發行的債券。這家民企近些年在海內外快速擴張,一度擁有十多家A/H股上市公司,也正因此被捲入了不少輿論漩渦中。

進入2019年,該民企債務危機逐漸明朗化,旗下子公司新華航空發行的16新華航空PPN002在2019年11月下旬宣告違約。值得注意的是,工商銀行也是該民企集團的「大債主」。這個民企集團,顯然就是中國最神秘的企業,從去年就一直問題重重的海航。

但是,鵬華聚鑫這個資管產品是今年發行的?不要說專業基金經理,即使普通人,去年開始,應該都知道海航出事了吧?今年發的產品去接去年已經接連雷爆的海航的債務,而且是6個月短期產品。這是打定主意忽悠投資者做接盤俠,為海航的債務買單呢?還是說準備火中取栗,在海航危機全面爆發前撈一把呢?不管是哪種想法都不符合常理啊!

我相信不管是工行還是華鵬,應該都清楚這個投資,但是為什麼還要發行保本4.1%的理財產品來忽悠這麼多人來購買海航的爛賬呢?

而據部分投資人和官方的溝通,基金經理之所以買入該債券,是因為其在暴雷前一度非常「優質」。他們既然這樣解釋,我也就無語了。

再說第二個疑點,這個產品是鵬華基金髮的,工行只是一個代銷方,說白了就是一個「賣貨的」。貨出了問題,廠家沒吱聲,賣貨的給兜底了,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什麼操作?難道是因為工行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視顧客為上帝,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責任都要把這個鍋背了?


位於北京的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大樓(圖片來源: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所以,綜合起來唯一的解釋就是,工行就是一個做局的。明知道這個產品有風險,而且風險不小,還隱瞞實情,向客戶兜售,可以說就是故意坑人的節奏。

當然,工行的家底還是很厚的,這次40億雷爆,20億的虧損,在客戶不要利息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可以兜底的。但是,剛兌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打破,可以預期,我們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這種戲碼上演。大家都要小心。

資管新規出臺後,各大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在持續清退中,過去一年保本理財產品退出速度加快。到今年9月份,已基本進入尾聲了。

2019年前9月,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較穩定,大致在20%-25%之間。10月之後,保本理財佔比大幅下降,到年底降至15.73%。2020年5月以來保本理財加速退出,7月份佔比降至8.96%,為近年來最低水平。雖然8月佔比小幅回升至9.13%,但發行量仍在持續壓縮。只不過由於當月理財產品發行總量降幅較大,導致保本理財佔比略有回升。

2019年,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青島銀行、長沙銀行、貴陽銀行等首次將保本理財產品清零。2020年上半年,興業銀行、杭州銀行等保本理財產品清零。

整體看,這兩年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壓降的狠,規模佔比均大幅下降。

今年6月,金融圈一下子爆出來了幾十個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虧損的消息。當時震驚了整個金融圈。數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站在了風口浪尖。6月10日,各個銀行的理財公告逐步發布,各個機構和記者紛紛對各大銀行的理財進行統計。統計的數據卻讓投資市場大吃一驚。工商(工銀理財)、招商(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最新淨值均低於1,多數為固收類理財。銀行保本理財佔比持續減少的影響也在不斷慢慢的顯現,虧損的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多了。固收類的也不安全了。

而工行這次40億雷爆事件,其實還不僅僅是保本理財虧損的問題,更是利用工行自身的招牌詐騙資金,投資風險標的,導致投資者大量虧損的違法行為。

目前中國的資管圈,理財產品,還有多少這樣的項目在運作,還有多少這樣雷將被引爆。

所以說到底,還是中國的經濟喪失了成長性,沒有好的投資標的賺錢。除了大量保本理財虧損外,網路金融、石油寶等期貨以及信託、長租公寓、地產開發商債務雷爆,說明中國已經進入了名副其實的資產荒,已經很難找到穩賺不賠,甚至是多賺少賠的投資渠道了!已經沒有安全的投資資產了,投資什麼都虧錢。

現在投資,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而是賠多賠少的問題。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資產增值,增值的時代已經過了,現在最需要的是保本,保住你的本金。

所以,現在多看少動,是最明智的選擇。資產的安全和保值比投資收益更重要。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在經濟上升的週期,就要敢於做多,敢於投資實業,投資資產,順勢而為,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賺得盆滿缽滿;相反,在經濟下行週期的額時候,就要敢於做空,清空資產,落袋為安。這個階段,盈利已經不是你的主要目標了,保護你的財富安全,讓你的財富抗通脹,才是主要的任務,投資美元等外幣和貴金屬,都是保護你財富的重要方式。

如果在經濟上升週期你做虧,持幣觀望,你就會錯過實業繁榮和資產升值的機會;如果是在經濟衰退週期你做多,為了盈利投資風險資產,不管是投資P2P還是原油寶,都可能將你十年賺取的財富一夜清零,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就算是工行這樣鼓吹的4.1%年化收益率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也要謹慎投資。

人生就是要守得住繁華,也耐得住寂寞,現在就是大家要承受寂寞的時候——真正能做到的有幾個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財經冷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