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政策不穩健:中國央行放水再創歷史(圖)


口是心非:中國央行放水再創歷史(圖片來源:Adobe stock/Scanrail)

【看中國2020年10月16日訊】10月14日,中國央行公布了一組社會融資、新增信貸以及M2等一組非常重要的貨幣數據,全部都是滿血復活暴漲的架勢,在市場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更讓人吃驚的是,央行表態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上升,意思就是說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市場主體借錢,鼓勵發放貸款。可以說,這個表態和之前要降桿桿、控制金融風險的表態完全是背道而馳的。畢竟,在當前中國宏觀槓桿率獨步全球的情況下,在家庭債務壓力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作為貨幣的掌門人央行在公開鼓勵加大宏觀槓桿,可以說就是非同尋常的事。

我們就先來看下公布的這一組數據,做一個深度分析。

10月14日,2020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出爐。據央行披露,初步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0.07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2個和2.8個百分點,寬信用仍在持續;9月新增社融3.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億元,增幅接近30%。

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社會融資這個概念的基本知識,這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貨幣的擴張過程和原理有好處。

社會融資,主要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係獲得資金的活動。這裡的金融體系為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社會融資簡單說就是境內的企業和個人從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借的錢。社會融資規模與M2分別代表了金融體系的資產方和負債方,社會融資規模從金融機構資產方進行統計,而M2從負債方進行統計。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是整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而M2僅從存款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社和財務公司)進行統計。兩者其實數量大體上是相當的,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從不同方面反應了貨幣政策傳導的過程,相互補充、相互印證。

社會融資數據大幅飆升,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69萬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16.88萬億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2.79萬億元。這也是之前說的,李克強要求銀行讓利,大家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其實就是為企業在攤派發放貸款。至於這些企業將拿到的去炒股還是炒房,那不是銀行關心的事。

第二個原因是,實體經濟從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獲得的直接融資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企業的債券淨融資是4.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了1.65萬億元。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是6099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億元。也就是說在疫情衝擊下,這些企業除了貸款之外,還大量發行債券融資,或者從股票市場圈錢。

這兩個原因導致今年前9個月社會融資同比增加13.5%。大家不要覺得才13.5%不多。要知道,這是在經濟前三季度整體下降情況下的融資總額。社融就相當於借債啊,正常情況下社融增加13.5%,GDP應該增加13.5%才對。而現在GDP是負增長,可以看出這些融資的使用效率是非常低的,沒有用在提升經濟增長的正道上。

除了社融,新增信貸也是剛剛公布的非常重要的數據,新增信貸是社融中的一部分。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9萬億元,同比多增2047億元。

受疫情導致的逆週期調節政策影響,今年信貸擴張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快。居民部門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皆同比增長,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較為旺盛,同時也反映央行掛在嘴邊的「穩健」貨幣政策並不穩健,放水還在繼續。

導致老百姓大量借款的主要是國家鼓勵消費的托底政策,比如汽車等限額以上消費領域的銷售情況比較好,同時南方的一些城市被壓抑的購房需求釋放,房貸增加。汽車和住房的剛需釋放,這是居民槓桿增加的主要因素。就是說即便是在疫情這樣衝擊經濟的情勢下,中國人對未來仍保持樂觀,繼續借錢消費,還在加槓桿,借債裸奔,完全是一幅不怕死的架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財經冷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