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大學舊址,交誼室。(網絡圖片)
聖約翰大學,如今聽過這名字的國人應該是鳳毛麟角了,更別說知道這所大學。1879年,美國聖公會主教施約瑟在上海創建聖約翰學院,設西學、國學和神學三門,用國語和上海方言授課。在當時,進入洋人的學校學洋人的知識,是件不被看好的事。因此,為了吸引中國人入學,學校免收學雜費,而且免費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1886年,學校聘請卜舫濟牧師(F.L.Hawks Pott)任英文教師。卜舫濟完全用英語授課,聖約翰書院成為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88年6月,年僅24歲的卜舫濟被委任為聖約翰書院監院(校長)。
卜舫濟,成為聖約翰大學的貴人。
1896年,在卜舫濟規定下,學校的醫學部、神學部所有課程均使用英文教材、用英語教授。聖約翰成為中國第一所完全用英文授課的學校,這「頭啖湯」讓聖約翰書院名聲大增。但卜舫濟沒有滿足,在1892年,他成立了大學部。1896年,大學部得到美國教會方面認可,聖約翰改組為「聖約翰學校」。1905年12月,「聖約翰大學」正式在美國紐約註冊,畢業生還可以進入美國的大學深造。這時的中國,剛廢除了科舉制。聲名遠揚的聖約翰大學,已經不再是那所用免費來吸引學生的三流學校了。卜舫濟提高了入學標準,寧缺毋濫,嚴格篩選入學新生。卜舫濟明確表示:「我們必須不讓我們的學校和大學發展過大,以致犧牲對學生的個人影響這個重要因素。我們的目標是辦較小的學校或大學,但要保證質量。這將會像發酵一樣,可對整個中國社會施加更大的影響,這要比學生人數多、擁擠的學校好得多。」
但申請入學的學子依然成群結隊,原因很簡單,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非常好就業。由於卜舫濟的緣故,學校尤其重視英文學習。英文不僅是學生的必修課,而且除了國文課之外的課堂都用英文授課。聖約翰大學畢業的周有光回憶說:「一進學校,猶如到了外國,佈告都用英文。」(周有光自傳《逝水如年》)結果,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英文水平在全國是最好的。在那時的中國,英文優秀就相當於含著塊寶玉畢業啊,哪個部門或企業不搶著要呢。聖約翰大學不是僅靠英文打天下的,卜舫濟大力提倡自然科學,籌集了美金1.5萬元和白銀4000兩興建「格致樓」,樓裡設有物理、化學實驗室。別看如今中國中學都設有這些實驗室,但在當時,類似的大學絕無僅有。於是,「東方哈佛」和「外交人才養成所」這些雅號無法避免地落到了聖約翰大學頭上。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感慨:「讀這所大學得花多少錢啊?」的確,聖約翰大學的學費不便宜,每年160元,清華大學只要40元。所以,入讀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大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不過,聖約翰大學收人錢財,卻從不看人臉色,對學生的管理非常嚴格。卜舫濟在學校實行有名的「污點制」。什麼內容呢?就是哪位學生出現床鋪不整、在教室喧嘩、在晚上9點半以後還開著燈等違規行為,就記一個污點。後果是什麼?有一個污點,星期六下午就要在教室待半小時,由卜舫濟親自督查。污點多了呢?最輕的處罰是禁止出校門,重一點的是發「記過失券」。學生在一學期中記過超過25次,即勒令退學。當然,如果有學生一次就玩得很大的話,直接開除學籍。
誒,大家可不要把卜舫濟想像成「老夫子」一樣的人物。每逢週末,卜舫濟總會在自己家裡舉行晚會,邀請學生輪班做客、吃飯、喝茶、隨便聊天及點唱歌曲。卜舫濟也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在教室內外,運用上課、談話、講故事等和學生們接觸,特別是當學生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刻,教師更要給他們以同情、忠告和可能的幫助。」卜舫濟指出:「學生在遊玩的時候,教師應願意和他們混在一起……這無疑會使學生腦子開竅。」這一張一弛,讓聖約翰大學的學生無論在能力還是在人品上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嘿嘿,這大學裡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隊。
卜舫濟在聖約翰大學擔任了52年的校長,1941年,卜舫濟因年老辭去聖約翰大學校長職務,改任名譽校長。在這段時間裡,聖約翰大學培養出了顧維鈞、王正廷、鄒韜奮、林語堂、宋子文、榮毅仁、丁光訓、張愛玲、劉鴻生、貝聿銘、施肇基等赫赫有名的英才。
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均同意接收聖約翰的學生入學,耶魯大學甚至同意免試招收。可以說,中國大學始於教會大學,教會大學始於聖約翰大學,而聖約翰大學,則始於卜舫濟。「聖約翰模式」,成為當時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樣板。
1950年12月,聖約翰大學正式宣布與美國聖公會脫離關係。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到如今,聖約翰大學的榮譽已經煙消雲散。
責任編輯: 蘭雪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