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之道和五行理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易經》之道和五行理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的內容很多,涉及並影響到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歷朝歷代都有大量的學者、文人以及出家修道者對其傾心研究並有大量著作傳世,尤其在傳統醫學、天文地理以及數術預測等學科中都有過系統而完整的論述。下面筆者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大略介紹一下有關五行和易道的基礎知識。文中有許多觀點是筆者個人所悟,也有一些觀點跟古人的認識有區別。本文一共分為九個小節,分別是:一、五行的根源,二、五行的概念,三、五行之數,四、五行生剋,五、五行的標記方式和存在形式,六、五行與八卦的關係,七、易道的展現形式,八、易卦與天象,九、走出五行。
一.五行的根源
關於五行,世人也稱之為陰陽五行,但是嚴格說來,在道家的太極原理中,陰陽和五行的內涵是有區別的,而且二者所貫穿和存在的層次也不同。在太極原理中,陰陽的理貫穿始終,從最高到最低,在不同層次有不同的內涵,精深玄妙,無所不包,是道家最根本的理,所以在「易傳」中說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家講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我們看到的太極圖也是一陰一陽的結構。而五行理論只是太極原理中最低層次的理,因為陰陽理論也貫穿其中,所以稱之為陰陽五行也可以。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講解一下。
在太極原理中,關於宇宙的產生,其基礎理論就是「無極生太極」。所謂無極,也稱為「無」,也稱為「道」,無極是先天的存在。生就是產生、創造。太極就是「有」,就是「陰陽」,是指宇宙時空以及其中的萬物眾生,太極就是後天的存在。無極的「無」字,還有吾、悟、五、物等含義,「極」就是陰陽,還有極端、極限、極致、最終的含義。也就是說,無極就是吾之極、悟之極、五之極和物之極(這裡的「五」和「物」含義不同,同一個世界,在道家看來就是五行,在佛家看來就是四大:地、水、火、風 等等。其具體含義是:對於太極之中的萬物眾生來說,無極就是我(吾)的最高體現,是智慧(悟)的最高體現,是五行(五)的最高體現,也是物質(物)的最高體現。而對於無極來說,太極之中的萬物眾生都是我(吾)的最低(極端)表現,是智慧(悟)的最低(極端)表現,是五行(五)的最低(極端)表現,也是物質(物)的最低(極端)表現。而這個「無極生太極」的理,是適用於任何一個宇宙範圍的。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宇宙層次中,對於那其中的萬物眾生來說,宇宙的產生原理都是無極生太極,那麼這些不同層次之中的生命所認識到的無極,都不是最終的無極,在更高層的生命看來都是太極。只有最終最後的無極,才是這個洪大宇宙的最根本,他就是大道本身,如果用佛家的概念來說,他就是大法本身,在世間的稱呼就是創世主。那麼我們今天所要論及的五行,也是大道的體現和內涵之一,也是創世主智慧的如意展現,他就是五行的最根源——五之極。同時,在五行的境界中,也是符合了「無極生太極」的理,下面我們就接著講一下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概念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五行」是一個固定的名詞,這兩個字不能分開講,五行是構成我們這個宇宙中時空萬物的物質因素。在傳統文化中對於漢字「五」的解釋就是專指五行,所以說「五行」首先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也就是說,構成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中包括時間和空間在內的一切萬物眾生,其最微觀、最原始、最基礎的物質粒子就是五行(五),而五行在這個境界的存在形式,在傳統文化中,也將他稱為「先天一炁」,或者是「元炁」——原始之氣。這個「元炁」就是五行先天的狀態,也是類似於「無極」的狀態,所以無形無相,非陰非陽,他是後天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緣起。這個炁(qì音氣)字,從旡(jì音既)、從火,火代表能量,旡通既,既,極也,代表終結。這個整體宇宙最終、最後、最底層的物質構成就是五行。在傳統文化中這個境界的五行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自然」。
其二,五行有五種物質形式,分別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形式,也可以說成是五行的五種精神狀態,因為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是同時存在的,所以這兩種說法都可以。
五行的這五種物質形式金、木、水、火、土都是五行的極端體現,所以在金、木、水、火、土之中,在其各自的微觀構成中分別都含有金、木、水、火、土,表面空間的金、木、水、火、土只是極端表現了五行某一方面的特徵,所以人世間的萬物眾生其存在形式和生命特徵也都是極端的、不圓融的。
在《周易·繫辭上》中有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那麼五行的原始狀態,也就是他先天一炁的「自然」狀態,就是最符合道的狀態,也是圓滿無漏的狀態,他就是大道在這個境界的最真實表現。在人類社會的空間中,先天一炁的極端表現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古人認為,五行之氣聚則成形散則為氣,一切有形有象的萬物眾生都叫做「器」,器就是五行的「現象」,又叫做「自然現象」——「自然」展現的形像。器與「氣」同音,所以「器」就是「氣」,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是氣。人在世間的爭爭鬥鬥,追名逐利,說白了也不過就是為了爭口「氣」。
在太極原理中,只要有對比,有不同,那就是有形像,有陰陽。所以由五行所構成的萬物眾生都是有身體有精神,有陰有陽,對人來說,就是有男有女。
現代有不少人對於五行的認識,存在著一個思維方面的誤區。比如說有人認為,五行的分類不科學,就拿木來說吧,我們的桌椅是木頭做的,應該是五行屬木,但是中醫認為,人體的肝膽也是五行屬木,但是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種物質,它們的屬性怎麼能是一樣的呢?覺得不好理解。其實,這種思維方式只是現代科學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他們走的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本質的認識過程。但是因為人的思維方式都是極端的,這個空間的所有物質現象也都是五行的極端表現,所以現代科學也只能得出極端的結論來。要想認識到本質,那就要轉變觀念,不能像學習現代科學一樣的思維方式來對待。
就拿金、木、水、火、土之中的木來說,相對於表面的物質現象,這個木氣是屬於微觀中的存在形式,當他要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中表現出來時,他可以如意而又極端的表現為任何形像,比如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蔬菜莊稼以及水中的植物等,那要在人身之中表現出來就是肝膽和毛髮等。除此之外,木氣還可以表現為與其對應的顏色、味道、音律、性情以及空間方位和時間季節等等,甚至於每個漢字也都有所屬的五行,如果用研究現代科學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的話,這些道理都是不可思議的。
在《道德經》中有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如果把這句話放到五行之中來理解,有,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無,就是五,就是指元炁,也就是先天一炁、原始之氣。無通五,無並非什麼都沒有。有許多人把這句話當成了玄學來認識,所以解釋的玄之又玄的,其實道家的所有經典都是在講道理,道理是什麼呢?道家是修真的,所謂道理,就是真理,就是關於天地宇宙最客觀實在的理,沒有任何虛假玄幻的成分,它比現代科學還要精密和嚴謹,而且圓滿無漏。我們對於五行理論的學習和理解也是同理。那些故弄玄虛又沒有實質內涵的東西才是「玄學」,這都是常人搞出來的東西,在高境界中沒有實質的對應。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雲天月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