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良貸款暴增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避險(圖)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8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金融風險存在時滯,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而處理壞賬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因資本壓力大,也開始避險。

據中國官媒8月13日報導,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存在一定時滯,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後暴露,未來不良貸款上升壓力較大。「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郭樹清表示,對未來不良壓力上升,要提早謀劃,積極應對。一方面,做實資產質量分類,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另一方面,備足抵禦風險「彈藥」,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

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 (含展期後到期) 未能歸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逾期 (含展期後到期) 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未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呆賬貸款是按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不良貸款預示著銀行將要發生風險損失。把不良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

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94%,較一季度末的1.91%進一步上行,上半年不良貸款總額增加3,229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3,881億元的不良餘額增幅。

信貸評級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到2021年底,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將給全球銀行造成合計高達2.1萬億美元的貸款損失,而今年的這個數字為1.3萬億美元,已經是2019年的一倍。其中60%的貸款損失來自亞太地區,而北美和西歐的相對增幅則最大,比2019年損失水平高出一倍多。

報告估計亞太地區銀行2021年的貸款損失將達到1.2萬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三來自中國。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銀行系統的客戶貸款量巨大的部分原因是其金融系統融資方式較少,而在美國,公司債券市場提供的數萬億美元的融資並不記在銀行的賬面上。銀行業的損失顯示出人員失業和企業破產攀升將帶來的經濟問題。隨著不良貸款增高,銀行的利潤將會受到擠壓和縮減。

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警告,疫情大流行消退後經濟增長放緩,商業銀行可能面臨不良貸款大幅反彈。

中國銀保監會7月11日在網站發布「答記者問」的文章稱,有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和股市、部分金融機構內控形同虛設,以及一些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等還在隱瞞不良貸款的狀況。並且因為經濟成長下滑及疫情等因素,銀行業不良資產上升壓力正在加大,銀行業保險業信用風險也在上升,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

今年以來,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開始著手出清其所持地方AMC股權。

例如,信達資產近日全資子公司信達投資將所持河南地方AMC中原資產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其公告稱,「本次摘牌成功,提高了財政廳對中原資產的直接持股比例,對中原資產更好地發揮維護區域金融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功能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四大AMC資本壓力較大,且在2016-2017年間大量參股地方AMC後,部分地方AMC經營不善。

據《路透社》8月12日報導,穆迪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尹勁樺稱,「近幾年,四大AMC都有一定的資本壓力,尤其是華融,股權投資的資本佔用較高,如果能夠處置一部分少數股權投資,對資本充足率是有正面影響的。」

被北京當局寄予厚望來解決金融風險的資產管理公司(AMC,俗稱壞賬銀行),現在卻面臨著自己淪為不良資產的風險。近年來,以折讓價格購買銀行不良貸款(NPLs)然後獲利的業務模式在中國迅速增長。

在去年中國經濟創下28年來最慢增速的情況下,中國的壞賬銀行發現自己也陷入流動性泥潭。這不僅衝擊了中國銀行業快速處理壞賬為新貸款騰挪空間的能力,而且還加劇了銀行業金融風險並危及社會穩定。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