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大樓。(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0年8月11日訊】中國財政部近日發布了上半年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對中國財政情況做了總體樂觀的評估。但有專家指出,在中共病毒疫情和洪水的衝擊下,中國財政存在的問題遠比政府對外的口徑嚴重。
2020年在中國農曆紀年中被稱為庚子年,民間傳說庚子年多災。今年的情況似乎也應驗了這種傳聞。從年初的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到夏季肆虐南方的洪水,疊加的災害讓中國國內財富損失慘重。
中國財政部上週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指出,因為多重因素的影響,全國財政收入下降比較多。單獨測算疫情和應對疫情的措施,就讓全國一至六月份月收入增幅平均每月拉低11.5%。
對財政問題避重就輕
然而,報告總體上對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做了樂觀的評估。報告強調,財政運行正逐步回穩向好;各級政府通過採取積極的政策,包括給企業減稅費、發行政府債券等,有力地拉動了經濟。
但這份報告顯然對中國財政和經濟存在的問題避重就輕。比如,報告提到政府減稅降費超過1.5萬億,幫助企業發展。卻沒有分析企業經營存在的具體問題。
旅美財經分析人士秦鵬向本臺指出,中國財政政策存在嚴重的問題:「世界各國現在基本上都是擴大對居民和中小企業補助,放水養魚。中國政府現在相反,只肯保中大企業和利益相關團體。」
今年5月,復旦大學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疫情下的中小企業》報告分析說,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有很大的壓力,但中小銀行卻因為不良貸款率上升、淨利差縮小等問題而對中小微企業放貸不積極。
地方政府問題突出
在另一方面,地方財政存在嚴重的問題在報告中也沒有體現出來。財政部部長劉昆8月6日在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採訪時說,地方財政運行正常、穩定。
但實際上,今年第一季度地方財政收入,除了西藏以外,其餘30個省市區都是負增長,地方財政早已捉襟見肘。
近年來,地方財政自給率不足的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2019年,僅有上海、北京等八個省市財政自給率能超過50%,其餘23個省市區都在50%以下。地方政府的收支都嚴重依賴於中央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等政策。
在今年疫情、洪水等因素的衝擊下,地方政府也將更加依賴中央財政。身在華盛頓的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認為,這當中有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的問題,「主要是權責區分得不夠清晰,地方政府感覺積極性不高。假如遇到突發性的災難問題,他們更傾向於中央來負擔絕大多數,比如今年出現的疫情,和洪災、澇災等。」
秦鵬則強調,早在疫情初期,他就預見到,今年麻煩最大會是地方政府,「隨著經濟持續下滑和疫情發展,財政入不敷出,一定會亂作為,想辦法從其它地方獲得資金......而且末世心態的地方官員也一定會繼續擴大支出藉以中飽私囊、加大撈錢,地方債務危機也會擴大。」
財政部的報告中提到,地方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帶動非稅收入增長。上半年,地方非稅收入同比增長5.6%,同時地方還減少了企業收費,企業負擔持續減輕。
但夏業良認為這裡面有貓膩:「這剛好反映出了亂作為的做法,稅收收入是法律規定的,而非稅收入往往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這行政命令就好比過去的苛捐雜稅,只是現在稅不包括進去,但有臨時性的攤派等等各種各樣的費用。」
是利好,還是虛張聲勢?
對於財政部的這個報告,中國官媒新華社立即跟進。新華網8月7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這篇報告的主要看點是一個「信號」和四個「對沖」。
這裡所謂的「信號」是指政府將提高赤字率,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到3.6%以上,赤字規模達到3.76萬億元,穩定並提振市場信心。
四個「對沖」是指將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力度,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和加強預算平衡,以對沖各方面的不利經濟影響。
財經分析人士傑森博士則對報告的樂觀傾向不太以為然,他向本臺分析說,「我看是三分實際,七分精神。中共有的時候沒錢了,就用輿論來鼓勵士氣,因為輿論上中共的正能量如果多一點,好像他的官員還能幫他干,不然基層運作穩定不了怎麼辦呢?」
他還指出,中國存在嚴重的財政結構性問題,就是把政府作為經濟發展主要的推動力,而不把主動權交給社會。最近一些年持續的「國進民退」就體現了這種趨勢。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