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出現「這些症狀」其實是身體在喊救命(組圖)

作者:梁恆彰  2020-07-27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出現這些症狀時是身體在喊救命
當出現一些症狀時,其實是身體在喊救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導讀:壓力,可說是萬病之源!許多身心疾病都因它而起,但也有許多卓越成就也都因它才有。當出些一些症狀時,其實是身體在喊救命,適度的休息,找出問題的根源,找出與壓力相處的平衡點,不但可以提升處理壓力與催生穩健能力的效果,並有助於回復且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或生產力。

理想狀態下,人在活動時會啟動交感神經這個油門,就像引擎一樣,馬力可以隨著油門加大到產生壓力的感覺,在這個範圍內,人們可以輕鬆如意的工作,而且工作之後只要稍作休息,又可以修復之前活動所產生的損傷,因而可以重新出發,施展相同的能力。

問題是,當油門加大到某個程度,馬力無法增加而導致引擎開始發出奇怪的聲響時,繼續下去引擎就會毀損,這些過程跟人們在工作時的狀況極為類似。也就是說,引擎的怪聲,就像是人們的情緒。

獲得充分的休息,是最理想的狀況。但在現實中,人們的體質、年紀、健康狀態與生活壓力,很可能不容許有充足的時間與資源去達到充分休息的狀況,也因此會留下殘餘的壓力負荷,並產生生理缺口。

這種情形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精神與能力表現,人們可以用逼迫或吃喝一些興奮性食品來提振精神與工作,但不論如何,這樣的負荷與缺口仍然需要得到補償,否則累積到最後就會產生能力下降、情緒不穩的狀態,最糟糕的是如果又發生額外的事件或身體問題,有可能會發生身心失控的情形。

接近壓力閾,能發揮最大能力

當個人追求自己的學習成長,工作上的表現,或者老師在授課時,都可能面對自己或學生的壓力與情緒問題,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如何,我在第一章已說明了自律神經運作與生理心理互動的模型。

可以在這模型中清楚顯示出來,能力與興奮度正相關,但是受制於情緒閾,一旦興奮高過情緒閾,就會出現負面的情緒表現,而如此一來就會很快抵銷能力,甚至最後可能完全歸零(見下圖)。

出現這些症狀時是身體在喊救命
能力、壓力與情緒的關係模型。(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從這模型推測,最有效的能力、壓力比會在壓力閾附近,因此最有效的工作或教育訓練也會在這個範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區域也逼近情緒閾,所以如果情緒出現,多餘的訓練或要求只會得到負面的效果。

因此,個人或老師的難題是施行學習或訓練需要達到恰到好處的壓力,這樣的效果會最好;但是,這時候離情緒的懸崖也已經不遠了。如果是在一個團體、班級、公司裡,從常態分布去看可能有些人已經開始有情緒反應,老師(或主管)要拿捏整個班(或公司)的進度多少會有取捨的為難。

換個角度去看,如果我們可以有效的找出面臨情緒及壓力問題的學生(或員工),這樣可能對整個班(或公司)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狀態更好。這也是我想要建立能力、壓力與情緒模型的目的。

過度承受壓力時,其實身體會預警

當人在承受過度壓力時,會產生身體的、情緒的與行為的種種反應,但人們對於壓力或危險經常選擇迴避而疏離人群,對於外人的問話或問卷調查也會有很強的心防來自衞,然而身體對於壓力的反應就非常直接,就如同前面提到好比機器故障前發出來的奇特聲音,而且會有運作不順利的情形,簡單介紹如下。

出現這些症狀時是身體在喊救命
身體的聲音——過度承壓的臨床表現。(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頭痛、鼻塞、失眠等,都是身體在喊救命

除了覺得累,頭部症狀有頭痛、頭暈、失眠、鼻塞等等。有趣的是,鼻塞常見於壓力過大的案例中,經過神經調節治療解決鼻塞問題之後,患者其他症狀也獲得改善,所以鼻塞與腦神經的互動很微妙,處理不好反會加重壓力。

許多人都有的肩頸僵硬情形,是反映固定姿勢對脊椎所造成的壓力;胸部的症狀會有胸悶、心悸、背痛;胃食道逆流、脹氣等腸胃問題也很常見。尤其,胃食道逆流是常見與壓力關聯的症狀,當為了提振精神而飲用咖啡或茶會刺激胃,酒精或飲食也給腸胃帶來負擔。

這些身體的症狀,有些與壓力直接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有關,有些則是壓力伴隨的發炎反應所造成,還有些則是在壓力形成的過程中持續運動或活動不足所產生的。

出現這些症狀時是身體在喊救命
當體重明顯下降時,往往已經在接近情緒失調的狀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多食、暴食、厭食,常是腦神經對壓力的反應

人體應對內在維生代謝需求,或者面對外在壓力時,都要消耗熱量。身體對於壓力的反應對策,會很直接地反應在食慾上。初期可能減少食慾,如果壓力未解除可能會多食或暴食,一但壓力慢性化則可能在暴食與厭食兩端波動;還有一種則是當壓力累積過大,可能會持續厭食而暴瘦。

人體的熱量平衡,無時無刻在力求正負平衡之間,多食、暴食、厭食都是腦神經在反映生理壓力,在消耗能量解決問題與休養生息兩者之間擺盪並影響著整體熱量的平衡(例如暴食是在應付壓力負荷與生理缺口)。根據醫學研究,體重輕比較會有情緒或自殘傾向,因此發生「熱量負平衡」的情形是一個嚴重的警訊。無論原因是內在病痛或外在心理事件,當事人體重明顯下降時,往往已經在接近情緒失調的狀態,很容易進一步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故。

惡性循環!自律神經失調與生理缺口擺盪

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簡單的說就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切換失調所造成。

整體上以交感神經作用過強的情形為主,身體會過度運轉而使得熱量消耗過多,於是生理缺口就產生了。而生理缺口的存在,也會讓自律神經系統導向以交感神經作用為主(例如心悸、消化不良),造成熱量消耗更多、缺口更大,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持續交感神經反射與無法彌補生理缺口,當人在這兩者擺盪,很容易失去冷靜而越過壓力與情緒的門檻,身體因此會發出不平的聲音,並以情緒做抗議。

自然的解決之道是靠充足的休養,但有時候似乎腦神經發生當機現象而不斷空轉,即使給予再多的休息時間也無濟於事。在我的經驗中,這種現象多數與病毒感染有相關性。

醫學研究也指出,病毒感染與憂鬱的發生有關,甚至醫界朝向開發疫苗預防憂鬱症。這種患者雖然有憂鬱或身體症狀,但是往往檢查不出所以然來,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中多被歸為身心症患者,或者直接當作心理問題給予治療。

對於這種情形,其實可以用神經調節降低交感神經作用,藉此緩解壓力負荷,並同時填補生理缺口,患者通常可以迅速擺脫情緒失調且恢復能力。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梁恆彰醫師四招處理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身心症狀》,作者:梁恆彰。

来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