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新戰場 中企、中資不再受歡迎(圖)
印度政府一連祭出的針對中國的禁令。(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7月4日訊】禁軟體、禁中資、禁貨物……,印度政府一連祭出的針對中國的禁令,不僅為中印衝突開了一個新的戰場,也讓投身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和中國投資者意識到一個新現實:他們不再受到歡迎。
莫迪突訪邊境警告中國
印度總理莫迪7月3日突然造訪北部的喜馬拉雅山拉達克地區,在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和陸軍司令納拉瓦內(ManojMukund Naravane)陪同下,搭乘直升機抵達拉達克(Ladakh)首府列城前線尼木(Nimu)陣地,視察駐紮於中印邊境的軍隊。
莫迪在向部隊發表演說時,向6月15日在加勒萬谷因中印衝突喪命的二十名印度士兵致敬。
莫迪在演說中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是他說,擴張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歷史證明,施行擴張主義的大國最終走向滅亡,或被迫退守。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未來印度和南亞倡議」負責人的阿帕納.潘得(Aparna Pande)告訴自由亞洲電臺,莫迪劍指中國,更象徵印度正重新調整對華戰略。
「印度自1990年代開始的戰略就是評估中國和平崛起,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邊界爭端會隨時間消散。」潘得說,「我們(印度)意識到這個認知是不正確的。中國變得越強大,越積極利用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試圖強行改變並獲得它聲稱擁有的領土。」
禁軟體、禁中資、禁中貨中印衝突轉戰場?
多數分析都認為,中印邊界再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低,因為不符合中印兩國利益,兩國政治人物也都做出暫緩衝突的表態。
不過,近一週以來,印度似乎開闢了一個新戰場。
印度信息部以安全為由宣布禁止使用中國的59種手機應用程序,包括抖音海外版Tik Tok、通訊軟體微信、社交媒體微博,及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UC瀏覽器等,理由是涉及國家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等問題。印度交通部則宣布禁止中國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中國發往印度的貨物也傳出在港口遇到清關障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日在記者會上呼籲印度「不應對中方有戰略誤判」。
中資企業的地緣政治風險
印度一間專責亞洲網路產業的新媒體志像網創辦人胡劍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印度政府的針對性禁令讓投身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意識到,地緣政治的風險,使他們的未來陷入高度不確定。
胡劍龍寫道,經過數年努力,中國資本已深度參與印度的移動網路生態,以2018年為例,印度排名前一百的應用程序,四十四家來自中國開發者。中國投資者投入印度的資金達十四億美元,共計有五十四筆交易。
胡劍龍評估,隨著印度針對中國APP的禁令及今年四月底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新規上路,「中印創投圈的蜜月期壽終正寢。」
今年四月,印度政府修改外國直接投資政策中的條款,以防止疫情期間資產被投機性抄底收購為由,將所有直接或間接來自印度陸地鄰國的投資,從之前大部分行業適用的自動審批路徑改為政府審批路徑。
阿帕納.潘得(Aparna Pande)說,條款雖用的是鄰國,但目標對象就是中國。
「印度對於中國資金流入保持謹慎,試圖將其排除在任何敏感區域之外。」潘得說。
潘得說,相對於周邊國家,印度向來對中國資金持保留態度,也是印度遲遲未加入一帶一路協議的原因。如今,邊境衝突及政府帶頭的脫鉤行動,她預估中資、中企在印度面臨的環境只會更嚴峻。
中企、中資出海不受歡迎成新常態?
近幾年來,中企、中資出海被迫面臨著新現實:他們不再受到熱烈歡迎。
潘得觀察,各國從幾個非洲國家、斯理蘭卡、柬埔寨的案例看見,中資模式帶來的結果可能是表面光鮮亮麗的機場、公路、港口;但背後卻是資本流向菁英、工作機會被中國自己帶來的勞力把持、甚至領土被中國奪取。
「當中國進一步是奪取領土時,人們意識到這是一種殖民式的擴張。過去殖民者開著船進入,現在(中國)則是以貿易、資金偽裝,然後開始滲透。」潘得說。
她形容,這是中國資金掩蓋下帶有殖民主義特色的擴張,人們對此產生的厭惡感與日俱增。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