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不可自負驕傲,但卻不可丟了錚錚傲骨。(圖片來源:Pixabay)
曾國藩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被後世尊稱為「半個聖人」。
沒有人生來順遂,曾國藩的人生路也是諸多坎坷。然而深厚的自我修養,最終成就了曾國藩。
他能夠成為世人眼中的「千古第一完人」,正在於不生傲氣、不丟骨氣、不損志氣。
【01】不生傲氣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稍微取得點成績,便沾沾自喜、不可一世,然而卻因為這種傲氣導致日後一敗塗地。
無常才是人生,沒有人始終一帆風順。所以,做人當有節有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曾國藩就深諳人生的進退之道。
當年他率領湘軍打敗太平天國,朝廷予以重賞,賜封侯爵,並賜封其弟曾國荃伯爵。曾國荃不服氣,認為以自己戰功顯赫,應同樣被封為侯爵。
曾國藩則再三勸說弟弟盡快隱遁,因為他深刻意識到功高蓋主的禍患。
歸隱之際,曾國藩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兩句:
千秋邈矣獨留我,
百戰歸來再讀書。
眾多戰友都已身死沙場,我能獨活實在是幸運,切不可心存傲氣,仍然要歸隱讀書。
「滿招損,謙受益」,曾國藩深知這話的道理,因此一生謙虛謹慎。
王陽明有一句話:「知輕傲處,便是良知;除卻輕傲,便是格物」。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知道收斂身上的鋒芒,越懂得謙遜。
一個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輕浮、能收斂自己的傲慢,那麼此人還算有救。
謙遜是比驕傲偉大太多的力量,能夠助人走得長遠。
【02】不丟骨氣
國畫大師徐悲鴻有一句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為人不可自負驕傲,但卻不可丟了錚錚傲骨。
曾國藩家境並非門楣顯赫,不過是區區一戶農耕之家。但他硬是憑著自己不服輸的韌勁兒和滿腹經綸的學識,成為了晚清第一重臣。
48歲時曾國藩寫過一幅對聯,曰:「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一團春意思」,說的是遇事要有好心態;「兩根窮骨頭」雖有戲謔自嘲之意,卻是在說,做人要有骨氣,即便遇到挫折,也要保持原則。
縱觀曾國藩一生,歷經七次坎坷,後來圍剿太平天國,也曾屢戰屢敗,但他不畏非議,屢敗屢戰,最終取得勝利。
那樣的經歷,那樣的時代,若非靠著「一團春意思」和「兩根窮骨頭」,也許他的仕途早就走到了盡頭。
活得有骨氣,才能不畏風雨,不畏坎坷,才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永保前進的動力。
【03】不損志氣
嵇康在《家誡》中說:「人無志,非人也。」
用現代語言來說:「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志,是使人站立起來的東西,能以意義照亮人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首先從「立志」開始。他曾在家書中教導後輩:
「人之氣質本難改變,欲求變之法,須先立堅卓之志。」
其實,曾國藩並非生來是個完人。30歲之前,他惡習一大堆;46歲以前,他「做事無恆」。
這樣一個人,後來如何成了「千古第一完人」呢?全賴立長志、立大志。
進京科考之後,曾國藩立志做個好臣子一展抱負。隨著仕途的進步,特別是受到學養深厚的師友們影響,他的志向便變成了: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沗於父母之所生,不愧於天地之完人。」
做天地之完人,成了曾國藩矢志不渝的目標,開啟了他輝煌燦爛的人生。
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說:「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志向,就是能讓人脫胎換骨的金丹!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