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道希望算錯的數學題(圖)

 2020-05-30 10: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父母恩 相對論 媽媽 父母 子女
養兒方知父母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近日,有網友發文,題目是「一道我希望能算錯的數學題」。他做了這樣一個計算,假設自己今年23歲、媽媽56歲,以每5個月回家1次來計算,那麼媽媽活到100歲時,他的餘生還能見到媽媽的次數是105.6次。

很多嗎?乍看之下,好像很多!這位網友感慨地說,時間會隨著人的感覺而變長或者變短,相對論真是個既浪漫又傷感的東西,並提醒眾人「好好珍惜與家人相伴的時光。」

貼文一出,引起逾千網友共鳴,也紛紛試算。

「我今年21歲、媽媽52歲,假設媽媽可以活到90歲,我除了最近這一個月忙專題之外,每個禮拜都回家,因為是在家中企業工作,未來預計每個禮拜都可以看到我媽,我還有2,000次以上的機會,謝謝各位我會好好珍惜的」。

「我今年26歲、媽媽57歲、爸爸56歲,假設他們活到現在的平均壽命男性78歲女性84歲,這樣我還可以見爸爸約352次、媽媽約378次,也是不多時間」。

不少人也感嘆回應:「一年只能回去1~2次的我有感」、「只能說離家遊子要比一般人更努力才能同時擁有親情和事業」、「我今年25歲,而我媽永遠停留在49歲了」,另外,有網友則認為想家隨時都能回去,「為甚麼要五個月才回家一次」,有的則建議透過視訊聯繫感情。

人們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一個男生當上父親,他才會體會到當年父親深沉的愛,一個女生成為母親,她才會體驗到母親的付出以及對子女的牽掛。

往往,男孩女孩長大成人、結婚成傢、生兒育女的時候,父母卻邁入暮年。有人說,能夠在年邁之時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是人生的一種福氣。

但是,有些子女卻不知珍惜這種福氣。有人把父母健在的狀況視為理所當然,有人將父母當成一種負擔,沒有想著如何關心父母、明白父母、使父母擁有一個愉悅的晚年。

百善孝為先。父母的恩情比山還要重,比海還深。當父母老去,身為子女應去關心、照顧、侍奉父母,讓他們度過一個舒心、滿足的晚年。

我們與年邁父母相處時,要注意以下5點:

1、別讓父母覺得不受重視

回不回家吃飯要告知、約定的事要履行,就算有事耽擱,也要提早通知。無法達成的事別答應,答應了就要盡量做到。

2、別讓父母覺得被拋棄

尤其是與父母相依為命的情況,子女的主動離開會讓他們感覺被拋棄。聽聽父母的需求,能力範圍內順著他的意願走。

3、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沒用

父母年紀愈大,行動跟反應往往不似以往,想當然最怕被嫌棄老了沒用,尤其是被自己的子女嫌,那種傷痛更難以復原。

4、別讓父母覺得拖累子女

年邁父母可能少了經濟基礎需要晚輩供給,也可能身體病痛需要晚輩照顧,他們也怕會拖累孩子。

子女們換個角度想想,在你小時候需要父母全天候照顧、耗費金錢時,父母是如何被你拖累的。年邁父母的身心狀況其實就如同回復孩童時期一般,需要成年子女多點耐心與關心。

5、別讓父母覺得沒幾年可活

年邁父母當然隨時有可能與世界說再見,但身為子女的,卻不應該加強這個部分,讓父母更加消極。

責任編輯: 肖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