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社會為何極易煽起仇恨(圖)

 2020-05-21 10: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謠言和喪失理智的激憤是中共需要並刻意導致的社會結果。
謠言和喪失理智的激憤是中共需要並刻意導致的社會結果。(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0年5月21日訊】最近華文網路上常常見到數十年老友斷交,或是子女父母爭吵不休、不歡而散的文章。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則是武漢病毒,是關於病毒的起源及是否人工合成有意害人。

例如一位作家在網上公告,與交往數十年的老友割席斷交,因老友不斷發送不勝其煩的信息,如武漢病毒是美國實驗室合成的,專門用來毒害華人而不傷白人,這是美國害怕並無力阻止中國崛起施展的卑鄙伎倆等。作家對雪片般發來的不可理喻言論,覺得價值和認識方法相反之人還是從此斷絕往來,比較省心少厭煩。再比如一位留學澳洲的學生,與父母通電話中也出現相同問題。對世界和疫情有所瞭解的他,告訴父母事實絕非他們口中樣子,但不論怎樣解釋擺事實,其父母不僅不聽和思慮一下,反而氣惱地甩掉電話令其難受困惑。

不過網上雖有這些因態度立場不同,導致親友爭吵煩惱乃至斷交情況,但實際情況之激烈遠遠超出這種溫和表現。大陸社會普遍激烈的態度與立場,儘是堅信病毒是美國合成阻止中國崛起的。所以實際上不論是網上還是其他的方式,大陸社會大量民眾對美國甚至是世界,宣泄更多的是極端、毫無理性的仇恨。例如,公開號召製造無效的額溫槍售美,讓美國檢測失效造成武漢病毒失控;賣粥的餐廳挂橫幅歡慶美國、日本的武漢病毒爆發;將防疫口罩擦鞋、擦腳並拍成錄像,向大陸公眾宣傳以這類口罩出口美國;英國首相感染武漢病毒進重症病房,這條消息獲得大陸四、五十萬人瘋狂點讚。

一個國家有點看法、情緒偏激的人,不僅不足為奇而且可以說在所難免。但是大陸普遍如此,尤其是多達十幾億人,就不但讓人深感恐懼和悲哀,而且不得不深思這可能禍害全球的意識究竟是什麼樣的條件、土壤,才能產生的?

首先是中共的信息阻絕、編造謊言、扭曲真相,是能夠產生舉國這種意識情緒的必要條件。沒有中共幾代人洗腦的統治基礎,絕無可能舉國如此閉著眼睛顛倒黑白。

其次,中共的縱容,甚至讚賞的臉色,讓這種無事實、無理性的瘋狂流言,成了大陸絕大多數民眾口中無需證明的通理。中共對社會言論的控制力,不要說反感,就是不以為然也絕無存在空間,但是上述類似言論除偶有招致不利後果的,中共可能私下要求有所克制外,其他全是聽憑越傳越邪乎,說明這正是中共希望和想要的局面。

中共以大量錢財供養著「網路五毛」,就是按照中共網路宣傳的需要發帖,每發一條便可以在中共那領取五毛。據內部傳出的信息,隨疫情現在已加價為七毛了。網路上有為數眾多的職業五毛或叫七毛,他們是中共在冊的,以此討生活的水軍。而大量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謠言,便是這些中共供養的網路水軍首創的。而憑此可以從中共手中領錢,也說明這種荒誕不經的謠言與中共難脫干係。

更直接可以說明,這些謠言和喪失理智的激憤是中共需要並刻意導致的社會結果,便是中共本身也按耐不住而頻頻出手。按中共的鼓點進退的中國防疫專家鐘南山,首先甩鍋世界,聲稱武漢病毒雖然在中國首先爆發,但並不一定是在中國首先產生的;而中共新上任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更是直接指控美軍運動員將病毒帶到武漢軍運會。中共官方出面直接宣導的大量這類戰狼言論,無疑令大陸社會的仇美仇外意識,更加有了依仗和肆無忌憚。

大陸社會眾多民眾還有一種或明或暗的恐懼,就是怕剛剛開始的物質較充裕日子消失。這是從特朗普指責中共經濟上以坑矇拐騙偷伎倆,損害美國利益,因而開展了美中貿易戰後就逐漸形成了。這種恐懼和憂慮涉及到未來生活,所以早已醞釀了對美國的強烈不滿甚至仇恨,疫情爆發更促進並找到一條適合發泄的方式和渠道。

最後,中國民眾在無事實、無理性謠言的趨使下,高舉愛國主義大旗瘋狂宣泄,可以說有久遠歷史。當年的義和團暴力,就是歷史上一次典型性的展現。今天義和團雖然已經120年了,但是大陸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走出義和團思維.中共奪取政權後也發生多次反美、反英、反日等,雖然規模與義和團遠不是一個等級,但是思維模式和粗暴手法並無二致。所以中共的統治因素和中國的歷史因素,令匪夷所思的謠言煽動起仇恨輕而易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