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信史記載:唐太宗罪責己過 吞蝗滅災的神蹟(組圖)

 2020-03-10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認為,吉祥凶禍的出現都預示著國家興衰存亡。
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認為,吉祥凶禍的出現都預示著國家興衰存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按:中共肺炎肆虐中華大地,蝗災逼臨,上天示警,凶兆預示著國家已到興衰存亡的緊要關頭。古代明主聖君在災異來臨時,如何破除人間的災異?信史中記載了一個唐太宗反躬自省、吞蝗滅災的真實故事,足為今人省思。

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古代農業史上的三大災害。《詩經》中稱蝗為螽,戰國後多稱蝗,約在宋以後,蝗又稱「蝻」,合稱蝗蝻,至今沿用。歐陽修形容蝗蟲「口含鋒刃疾風雨,毒腸不滿疑常飢」。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中說「凶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倖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蟠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

《尚書・微子篇》中說:「天毒降災荒。」意思就是災荒是上天對人類的懲戒。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認為,吉祥凶禍的出現都預示著國家興衰存亡。因此《中庸》中說:「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漢代董仲舒更提出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遣責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度,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所以,古代明主聖君在災異來臨之際,多能躬身自省,罪責己過,以求得上天寬憫,破除人間災異。

《貞觀政要》中記載了唐太宗反躬自省、消禳蝗災的真實故事。
《貞觀政要》中記載了唐太宗反躬自省、消禳蝗災的真實故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貞觀政要》中就記載著一個關於唐太宗反躬自省、消禳蝗災的真實故事。

貞觀二年四月辛卯,京師大旱,蝗蟲大作,漫天的蝗蟲飛壓,農作物受到了很大損失。唐太宗心情非常沈重,他決定親自到野苑中去看看災情。

唐太宗看見遍野的蝗蟲,特意捉撿了幾隻很大個的,對著它們說:「民以食為天、以穀為命,你們卻吃盡了糧食,這會對天下百姓造成多大的傷害啊!」

「如果天下蒼生有什麼過錯的話,罪在朕躬一人啊,如果蝗蟲你們真的有靈性的話,你們儘管來吃我的心,而不要傷害百姓啊!」

說著,太宗竟然就要把蝗蟲吞進肚子裡,好讓蝗蟲來吃自己的心。左右大臣趕緊阻攔,說:「龍體保重,這會得病的,萬萬不可。」

太宗說:「我希望將天下災禍轉移到我身上來,還怕什麼疫病呢?」說完,就把蝗蟲吞進了肚子裡。太宗仁心待民、罪責己過的誠心感動了上天,很快,鋪天蓋地的蝗蟲大軍消失了,蝗災消除了。

這件事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等信史中都有記載,可見所記載的並非虛構,而是歷史事實。唐太宗吞蝗滅災的典故就此傳開。

直到今天,在山西南部和東南部都流傳著唐太宗滅蝗的神蹟。晉城城區一帶,民間流傳著貞觀二年三月,李世民以旱蝗責躬,後吞蝗消除天災並於癸酉日天降甘霖緩災的故事。而長子縣一帶的民眾則因此而立廟祭祀,恭拜太宗聖德。

唐人張鷟在其筆記《朝野僉載》中記載,唐太宗吞下蝗蟲後不一會兒,便有像鸛鳥那麼大的烏鴉飛來,一百萬隻是一群,用一天的時間就把蝗蟲吃光了。唐玄宗的臣子浮休子說:「這是文武聖皇上(李世民)的精誠感動了上天而得到的結果。明君應當發揚德政教化而謹慎地施行刑罰,來回答上天的警誡。」

唐太宗的仁心也為後代帝王和文人大臣立下了順天愛民的楷模。唐天祐末年,大批蝗蟲出生在地洞中,它們長成後,一個接一個地咬著爪子和翅膀從洞裡連綿不斷地扯出來。

當朝皇帝對著蝗蟲們感嘆:「我犯了什麼罪,你們要吃我的莊稼苗?」不久,蝗蟲都變成了蜻蜓。洛陽一帶的蝗蟲也都變成了蜻蜓。那一年,各種鳥雀都變成了燕子。

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奉旨去浙東一帶視察蝗旱災情,隨時報奏皇上,他在會稽廣孝鄉除了捕蝗外,還進行祈禱,他在《乞修德政以弭天災狀》中寫道:「為今之計,獨有斷自聖心,沛然發號,深以側身悔過之誠……然後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庶幾精神感通,轉禍為福……」

如今的中華大地,瘟疫橫行,蝗災逼臨,不知當政的統治者們是否讀懂了天意,危機已然來臨,不順天合德者,天懲必接踵而來直至惡政滅亡。

參考資料:

《貞觀政要》卷八

《朝野僉載》

《稽神錄》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責任編輯: 辰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