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運動中的《砸核桃》
河卵蛋,即河灘中的石頭。在古代普通百姓用它壘牆蓋房,官家用它修筑城牆,這大概是那個時代河卵蛋兒最大的用途。
讓我們再把目光移向上世紀40年代,看看那血與火,生與死,赤貧和巨富並生的年代裡,那些被人類任意操縱的河卵蛋兒的另一面的故事。讓我們從一出叫《砸核桃》的小話劇開始談起吧。
1942年冬和1943年春,整個太行區糧荒嚴重。中共的政策是「生產自救」和「減租減息」。「雙減」法令中有一條是「退租退息」,「退租退息」絕大多數地主、富農是牴觸的,軟磨硬抗,有的甚至舍命不舍財,柏林劇團針對這種情況編了個話劇《砸核桃》在「雙減」運動中演出,舞台上寫一副對聯:「豆角開明,如期自報;核桃頑固,非打不招。」其寓意一看就明白,如果地主、富農像核桃那樣頑固堅硬,不肯「退租退息」的話,那就非得用石頭砸不可。這小戲給那些不願「退租退息」地主、富農敲響了警鐘,老老實實「退租退息」吧,別等「砸核桃」啊!
正是這小戲,使「砸核桃」這名詞在以後的歲月裡被武安老百姓廣泛使用,而且不僅僅是口頭說說或演演戲而已,而是在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中給「砸核桃」賦予了實實在在的新的內容,農民舉起一塊大小適中的河卵蛋兒,猛得朝被捆綁著的「階級敵人」或「鬥爭對象」的頭顱上砸去,一下,沒打倒,再來一下,倒了,又爬來了,再來一下,昏了,沒死,又來一下......直到腦漿迸裂命喪黃泉。「砸核桃」或「搗核桃」本來是把一種堅果砸開吃裡面的仁兒,或以此為職業賺些小錢兒餬口,可在上世紀40年代裡卻成了一種奪人性命的刑罰。河卵蛋兒乃河裡一種普通的石頭,本是建築用料,可卻成了奪人性命的刑罰工具。
1943年8月29日至9月15日,河北省邯鄲武安縣的中共工作組在反「國民黨特務投毒」活動中,動用酷刑屈打成招多人,而後僅憑口供定「國民黨特務」114名,全部在管陶村附近河灘用石頭搗死,群眾中有「管陶川,一河灘(死屍)」的流傳。太行老區的土地問題本來在1946年11月以前已基本上解決了,但11月以後,由於受半老區運動的影響,也自發地開展起來。從此,新老區一起上,「左」的情形就厲害起來,打死人很多,武安在12月的「土改運動」中三天中就殺了二百多人,搞得氣氛非常緊張。
2007年5月伊莎白.柯魯克、大衛.柯魯克合著的《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初版,在這本書裡記述了十里店村在1947年「分家運動」時的一些事:「害怕多年鬥爭的勝利果實被敵人從手中奪走。於是,他們帶著一種封建主義本身灌輸給他們的野蠻無情,把四個首要敵人趕進礫石散佈的河床裡,亂石砸死了。」這裡提到的礫石就是河卵蛋兒,河就是南洺河,這種行為就是「砸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