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土改”运动中的《砸核桃》

 2020-02-21 00:4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河卵蛋,即河滩中的石头。在古代普通百姓用它垒墙盖房,官家用它修筑城墙,这大概是那个时代河卵蛋儿最大的用途。

让我们再把目光移向上世纪40年代,看看那血与火,生与死,赤贫和巨富并生的年代里,那些被人类任意操纵的河卵蛋儿的另一面的故事。让我们从一出叫《砸核桃》的小话剧开始谈起吧。

1942年冬和1943年春,整个太行区粮荒严重。中共的政策是“生产自救”和“减租减息”。“双减”法令中有一条是“退租退息”,“退租退息”绝大多数地主、富农是牴触的,软磨硬抗,有的甚至舍命不舍财,柏林剧团针对这种情况编了个话剧《砸核桃》在“双减”运动中演出,舞台上写一副对联:“豆角开明,如期自报;核桃顽固,非打不招。”其寓意一看就明白,如果地主、富农像核桃那样顽固坚硬,不肯“退租退息”的话,那就非得用石头砸不可。这小戏给那些不愿“退租退息”地主、富农敲响了警钟,老老实实“退租退息”吧,别等“砸核桃”啊!

正是这小戏,使“砸核桃”这名词在以后的岁月里被武安老百姓广泛使用,而且不仅仅是口头说说或演演戏而已,而是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给“砸核桃”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新的内容,农民举起一块大小适中的河卵蛋儿,猛得朝被捆绑着的“阶级敌人”或“斗争对象”的头颅上砸去,一下,没打倒,再来一下,倒了,又爬来了,再来一下,昏了,没死,又来一下......直到脑浆迸裂命丧黄泉。“砸核桃”或“捣核桃”本来是把一种坚果砸开吃里面的仁儿,或以此为职业赚些小钱儿餬口,可在上世纪40年代里却成了一种夺人性命的刑罚。河卵蛋儿乃河里一种普通的石头,本是建筑用料,可却成了夺人性命的刑罚工具。

1943年8月29日至9月15日,河北省邯郸武安县的中共工作组在反“国民党特务投毒”活动中,动用酷刑屈打成招多人,而后仅凭口供定“国民党特务”114名,全部在管陶村附近河滩用石头捣死,群众中有“管陶川,一河滩(死尸)”的流传。太行老区的土地问题本来在1946年11月以前已基本上解决了,但11月以后,由于受半老区运动的影响,也自发地开展起来。从此,新老区一起上,“左”的情形就厉害起来,打死人很多,武安在12月的“土改运动”中三天中就杀了二百多人,搞得气氛非常紧张。

2007年5月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合着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初版,在这本书里记述了十里店村在1947年“分家运动”时的一些事:“害怕多年斗争的胜利果实被敌人从手中夺走。于是,他们带着一种封建主义本身灌输给他们的野蛮无情,把四个首要敌人赶进砾石散布的河床里,乱石砸死了。”这里提到的砾石就是河卵蛋儿,河就是南洺河,这种行为就是“砸核桃”。

来源:看中国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