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點睛而活 畫聖的傳神之筆(圖)

 2020-02-05 1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人摹本(局部)。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人摹本(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人。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為「六朝四大家」之一,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有畫聖之譽,是中國水墨畫鼻祖。

顧愷之一生淡泊名利,醉心於文學藝術,集詩、書、畫於大成。在繪畫上,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畫風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為解思母之情,他憑藉父親的描述給母親畫像。每次畫好之後,父親總是略表遺憾。顧愷之一次次畫,直到父親兩眼放光,說「像,像極了」。對繪畫的癡迷,也在幼小的顧愷之心中生了根。

顧愷之年少成名,除了詩文、書法外,畫技更是驚絕天下。他常說「好畫能通神」,史料中記載,他的畫技已經達到可以通神的境界了。

《世說新語》中說,顧愷之畫人很少畫眼睛,因為一點眼睛人便活了。史書記載,「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晴,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所謂「阿堵」,即指眼睛。顧愷之說,人物的身體四肢畫得好與不好,並無多大關係,傳神寫照,全在點睛之筆。

據《京師寺記》記載,西元364年,東晉哀帝興寧二年,南京修建一座瓦官寺,需要捐款贊助。有位不到20歲的年輕人來到廟裡,在功德簿上寫下捐錢100萬。和尚們不知這是哪裡來的小子口出狂言,只聽他吩咐說:「你們在廟裡準備好一堵素白的牆壁,我自有募錢的辦法。」

之後,年輕人就在白色牆壁前作起畫來,整整一個多月不准人進出。畫完之後,僧人們在牆壁上看到了一幅巨大的佛像,但尚未畫眼睛。年輕人對僧人說:「我將當眾點睛,不過第一天來看畫的人,每人要捐10萬錢;第二天捐5萬錢;以後隨便施多少都可以。」

眾人聞之紛紛來看稀奇,第一天來看畫的人把廟門都快擠破了。眾目睽睽之下,年輕人拿起畫筆在佛像的眼睛處輕輕一點,佛像立刻像活了一般放出巨大的光芒,「光照一寺」。觀看的善男信女紛紛解囊,不一會兒,就籌集了上百萬錢。

這位年輕畫家就是顧愷之,這幅畫就是著名的《維摩詰的經變圖》。顧愷之的畫不但能通神,還可以使畫中之物影響到畫外。

《晉書·顧愷之本傳》記載,顧愷之喜歡上鄰家的一位姑娘,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愛而不得的顧愷之畫了一幅姑娘的肖像,並用釘子將畫固定在牆上。那釘子正好釘在畫中人物的心口,結果鄰家姑娘開始患上心疼病。顧愷之知道後,再次表白自己的愛慕之情,並馬上拔走畫像上的釘子,這位姑娘心口立刻就不疼了,也因此被他絕妙的畫技所折服而心儀於他。

顧愷之作畫,講究以形寫神,主張將人物的精神和性格融進畫中。東晉名士謝鯤,字幼輿,少年有名,生性豁達,見識高明,好老莊,善奏琴,常寄跡山林。顧愷之曾經畫了一幅謝幼輿在岩石中的畫像,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畫,他回答說:「謝曾經說過:『在深山幽谷中陶冶性情,我自認為超過庾亮。』所以應當把這位先生放在深山幽谷之中。」

顧愷之還擅長將詩文中的意境表達在繪畫中。「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曾經贈給顧愷之四言詩一首,顧愷之將詩意繪成畫,並且說:「畫中的這個人物,畫他揮手彈琴很容易,畫他目送歸飛的鴻雁就難了。」因為要將人物的內心情感,用寥寥幾筆表達出來,絕非一般畫師所能為之,而顧愷之則是此中高手。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為顧愷之傳世精品。尤其是後者,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的表現形式,都生動還原了曹植的原著,將人物細膩的情感、內心的哀婉表現得淋漓盡致,是文學與繪畫兩種藝術形式高度融合的神來之作,乃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