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1889-1959),原名於照,別署非闇,又號閒人、聞人、老非,山東蓬萊人。自幼得書畫家傳。1912年入師範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範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曆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
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于非闇先生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研究與創作並取得重要成就,在中國近代工筆花鳥畫壇産生了重要影響。於非闇的花鳥作品布局嚴謹,形象生動,線條挺秀健拔,用筆上以書入畫,表現出形象的氣骨,設色豔麗,裝飾風格強卻不流於做作,用輕色時則淡而見彩,清麗柔和,其畫富麗典雅兼有,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獨特的風格不單純是技巧成熟的結果,其中凝聚著畫家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更與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個性品格,學識修養緊密相關。
于非闇的祖父和父親皆擅長書法,酷愛碑帖字畫,受其影響,他自幼喜愛古典文學、書法、繪畫和篆刻。他曾說:「我自小即聽到過祖父、父親講宋代趙佶的花鳥畫,是被人喜愛的,我家那時還有幾軸宋代的好畫,趙子固畫九十三頭水仙長卷,也在我家。」他在《自我介紹》中說,早間即「對宋人的畫有相當的認識。」他對唐代畫論及對《簪花仕女圖》中花和鶴做了研究,反映出花鳥畫注重對象剎那動態的捕捉。通過對黃荃、崔白、趙佶、趙昌等作品的研究,體會到五代到北宋末期間,那時期主張寫生,師造化的推崇,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看到了它的缺點,有些頹廢的萎靡不振的東西。通過對李迪、李安忠、趙孟堅等人的研究,感悟出南宋時期,較注重花鳥的能動性,即氣韻生動,同時還要做到神形兼備,妙造自然。並指出,南宋花鳥畫多繼承,少創造的弊病。於非闇最欣賞兩宋的花鳥畫,認爲宋人的花鳥神形兼備,妙造自然。他從古代繪畫中吸取精華,有意識地體會先輩大師作品中的自然精神。因此,他在宋畫的臨摹上花了很多功夫,無論設色還是用筆,都能做到惟妙惟肖。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臨摹傳統優秀的花鳥工筆作品後,努力做到了師古人技,師古人心。
于非闇曾在其畫中題跋寫道:「從五代兩宋到陳老蓮是我學習傳統第壹階段,專學趙佶是第二階段,自後就我栽花養鳥學些知識從事寫生,兼汲取民間畫法,但文人畫之經營位置亦未嘗忽視。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體會到生活是創作的泉源,濃妝豔抹、淡妝素服以及一切表現技巧均以此出也。」
對宋徽宗趙佶花鳥畫的深入學習,是于非闇花鳥工筆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題材、技法還是所用的工具、材料、以及書法都達到了及其深入的程度。創作中,他採用傳統工筆勾勒,以罩染法層層疊加,植物顔色以白粉爲主,輔以淡薄礦物色的敷色法和沒骨渲染的彩法等畫法,使得畫面生動活潑。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