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孤獨之美!從另一角度感受蘇東坡的豁達(圖)

 2019-12-28 0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蘇東坡孤影品茶。
蘇東坡孤影品茶。(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蘇東坡,以豪放、曠達著稱,提起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他寫詞,一開口就很炸,因此他被視為中國文壇豪放派詞人的先驅。作為一個曠世奇才,蘇東坡的一生卻充滿辛酸的生命體驗,時常不被人理解,豪放、曠達的背後是孤獨的底色。

孤獨是來自內心世界的深思,當一個人累了,停下來感受一下孤獨,或許也不是什麼壞事。蘇軾筆下,孤獨是一種美,美到被人拿來當歌詞,比如這一首: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時候的蘇軾,事業上遭遇了重大挫折,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前途涼了。這是蘇軾人生的重大轉折,心境的變化也深刻影響了他的作品風格,從大氣磅礡、豪放奔騰到空靈雋永、樸質清淡。

雖屢遭貶謫,但蘇軾是出了名的樂觀豁達。到黃州以後,他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交往,經常乘小船,穿草鞋,縱情於山水之間,跟樵夫漁父混在一起,常常被醉漢推罵。但他反倒常常暗自高興,因為沒有人認識自己,跟親朋友好也斷了書信往來。

A面是樂觀,B面是孤獨。在挫折面前,蘇軾積極去生活,但夜深人靜時,難免心生悲涼,就像憋足了渾身的力氣卻無處使,只能用詩詞撫慰內心的失意。

那是一個深夜,蘇軾抬頭看見一輪殘月懸掛在稀疏的梧桐樹上,四下早已無聲。這樣寂靜的夜,他卻睡不著,這一刻他感到了孤獨。「還有誰像我一樣在月亮底下獨自徘徊呢?」大概只有那身影縹緲的大雁了。

這隻大雁,就是蘇軾自己。它在黑夜中突然驚飛,頻頻回頭看,卻無人能懂它心中的苦悶。它不斷穿梭在寒冷的樹枝間,千回百轉仍不願棲息,甘願在寂寞荒涼的沙洲承受這漫漫長夜的淒寒之苦。

縱使形單影隻,煢煢孑立,也不願隨波逐流,孤獨原來還可以這麼美。

蘇軾的孤獨是深刻的,在逆境中他不斷咀嚼孤獨,常常在詩歌中通過詠物寄託自己的情感。時而是那深山幽谷中獨自開落的梅花,「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時而是那滿山雜花中的一株海棠,「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才高八斗的蘇東坡,在那樣的環境中注定是孤獨的。但孤獨的體驗讓蘇東坡的生命更加豐富,寄情山水接受大自然的蕩滌,泰然處之塑造了豁達開朗的胸襟,文學史上也因而留下了更多美麗的華章。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