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強聲和俞正聲的生父黃敬活活被毛澤東嚇死(圖)
中共高級特工、國安部處長俞強聲(左)投奔美國一個月後,潛伏在美國中情局裡30年之久的中共間諜金無怠(右)被捕。(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12月8日訊】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與毛和蔣都沾親帶故的中共叛逃特工俞強聲》中介紹了從中國大陸叛逃出來的王立強因其高調對外披露自己「共諜」身份及曾經的間諜工作內容,而轟動了整個澳洲及臺灣政界,也引起了海外中西方媒體的強烈關注。從而也引發了媒體們對四十四年前發生的,曾經引發了中共政壇大地震的時任中共國家安全部部長秘書俞強聲叛逃美國案的追憶。但我們核對了王立強公開接受記者採訪的內容,他自己並沒有提及過在中共「特殊工作戰線」裡無人不知的俞強聲叛逃案。不過就算如今的王立強的真實身份不似中共官媒所高調對外披露的那樣,其「共諜」身份最終被澳大利亞政府以批准他的政治庇護申請為標誌而受到承認,這位王氏「共諜」與當年的俞強聲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我們上篇文章中也已經介紹了署名「北美九頭鳥」的發表於2014年的網文《這段舊事不尋常:黃敬-江青-毛澤東-斯諾》中,特別提及了俞強聲和俞正聲的生父,中共革命元老之一黃敬當年和日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母江青之間的兩段情緣。當然,這前後相隔時間並不長的兩段情緣都是發生在當年的江青到延安並與毛澤東從結識到同居之前。
「北美九頭鳥」的文章裡還介紹說,這位被鄧小平稱之為「首開我重要情報人員叛逃,而且是由黨的高級幹部親屬擔任的重要情報人員叛逃先例,潛在的政治影響巨大」的俞正聲於1987年被中共間諜擊斃於南美某國家海域。
筆者通過網路搜索到的另外一篇介紹俞強聲的文章中說:俞強聲在叛逃之後便銷聲匿跡了,兩年後傳出被中方5名特勤人員追到南美某國於海中溺斃身亡,還有說是中國特工在他到南美旅遊時在他的食物中下了放射性鹽,也有說他在美國西海岸遭處決。另有說法稱,俞強聲在南美安度晚年。只有俞正聲可能知道俞強聲的現況。
如上這段描述中,所謂「只有俞正聲可能知道俞強聲的現況」一句肯定是經不起推敲的。俞正聲能夠混到中央政治局上屆常委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正國級,被百分之百相信是政治上可靠是最起碼的,如果他知道自己那位叛黨叛國的胞兄的現況而不及時向中共當局報告的可能性百分之一都沒有。
關於俞強聲日後「下場」的許多報導文章中,筆者傾向於相信五年前美國之音發表的《解密時刻:中情局裡的紅色間諜》的相關內容。
該報導文章的全部內容都是記者與前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國反情報組組長IC.史密斯的對談和對因為俞強聲的出賣而在美國被捕最終自殺於獄中的金無怠的生前好友的採訪。史密斯對記者說,當時被美國CIA策反的俞強聲的代號為「舵手」。
按照這位史密斯的說法:「從很多方面來看,他(「舵手」)就是一個鋌而走險的人。我認為對‘舵手’這類人來說,他們做這樣的事純粹就是為了尋求刺激,為了冒險。有些人做這一行是為了復仇,還有各種各種的原因。但是還有人甚至會倒貼錢去讓你找他當間諜,純粹就是為了那種刺激。」
談到與「舵手」即俞強聲在美國會面時史密斯回憶道:「他(「舵手」)的英語有點生疏,但是在慢慢好起來。他非常喜好社交,很外向。在聚會上,他應該是那個可以給大家帶來笑料的人。我很願意和他在喬治城(華盛頓的一個高檔商業區)消磨一個晚上,從一家酒吧喝到另一家酒吧。我覺得那樣會很有趣。他的確是一個非常外向的人。我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派對動物。也許我說的不對,但我的印象就是這樣的。」
美國之音的如上報導文章的小標題之一是「FBI:俞強聲沒被中國特工謀殺」。內容說的是大約在1990年前後,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讓金無怠的好友張茂林和俞強聲也有過一面之緣。那是在牌桌上,一位牌友介紹他認識她的先生。張茂林對記者說「他好像跟我講,他好像姓張,好像說他是做生意的。後來我才知道他是俞強聲,當時我並不知道。」
張茂林回憶說:之所以瞭解到「張先生」的真實身份,是因為牌桌上的另一位牌友給中情局做過翻譯,俞強聲叛逃後和中情局人員會面時,這個翻譯剛好在場。這位「張先生」後來搬到西岸去了,本來住在Virginia(維吉尼亞州)。
當記者問道「聽說他搬到加州去了,是這樣嗎?」史密斯的回答是:「我不能對此發表評論。」但對記者「還有人說他在南美洲被中國特工暗殺了」的問題,史密斯的回答是:「我可以戳穿那樣的說法。那不是真的。」
四年前讀罷如上報導內容後,筆者當時最好奇的是這位俞強聲為什麼為自己起了一個代號叫「舵手」。當年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四個偉大」之謂之一就是「偉大的舵手」。當時的中國大陸上人人都會唱,人人都必須唱的頌揚歌曲之一就是《大海航行舵手》,內容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大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如上前FBI探員的回憶中似乎不認「舵手」俞強聲甘願為美國效勞是為了「復仇」,但曾與俞正聲交往頗多的一位當年的中共「高幹子弟」則非常自信地認為,俞正聲的胞兄俞強聲的「叛黨叛國」與他對毛澤東的仇恨有直接關係。因為這位俞強聲一直都非常懷疑自己的父親黃敬「英年早逝」的背後有見不得陽光的政治陰謀。
我們上篇文章中介紹了的「北美九頭鳥」的相關文章中對俞強聲和俞正聲兄弟們的生父,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同志曾經的愛人黃敬在中共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評價甚高。其文章中說:西方歷史學家說過:克婁巴特勒(埃及艷後)的鼻子要是短了一截,整個世界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這是說:歷史的必然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偶然性所支配的。黃敬對毛澤東,乃至對整個中共來說,正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重要「偶然人物」。
要是沒有黃敬,當年的斯諾(1905-1972)是否能夠順利進入延安,就成了問題。而斯諾那時若沒能進延安,也就一定沒有《西行漫記》對中共領袖們尤其是毛澤東及其活動的生動描述,而西方世界對中共的瞭解也就等於零,中共就可能長久地被與世隔絕在陝北黃土高原的那排破窯洞裡。
要是沒有黃敬,江青就很可能進不了延安,即使進入延安,因無法恢復黨籍就不能進入中央黨校深造,也就不可能天天坐在課堂前排而終於引起「龍顏大悅」,也就沒有30年後的「文革旗手」,沒有文革,毛澤東能否永坐「龍庭」就是問題,中國當代史恐怕就要重寫。不妨說,要是沒有黃敬,就沒有毛澤東1936年以後的一切風生水起。
「北美九頭鳥」的文章中繼續分析道:但是,毛澤東卻在22年後,仿效《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陣前罵死王郎那樣,在南寧會議上,當場罵得黃敬成了生不如死的瘋子。在那一瞬間,毛澤東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這個小小的國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的「右傾錯誤」而當眾失態,大動肝火嗎?在蔑視性地直稱「俞啟威」時,毛澤東難道不會憤然記起20年前眼前這男人就已和他老婆睡過?正好,隨手撿來一頂「老右傾」帽子,給你俞啟威重重扣上,公仇私恨不就一起報了嗎?
有報導文章稱「公開資料顯示,江青先後嫁過的四個丈夫,即俞啟威(黃敬)、唐納、章泯、毛澤東」。其實當年的俞啟威即黃敬雖然與江青有過兩段時間的愛戀和同居,但並不是明媒正娶。當年的黃敬出身名門望族,門第之高貴之顯赫遠非江青那山東土地主出身所能相比。再加上黃敬父親認為江青並非真正的大學生,充其量不過一介戲子,而在當時的高貴人眼裡,戲子同妓女至多高一個等級,故非常反對兒子與江青的這出艷情。這也是為什麼當年的黃敬和江青也就是藍蘋之間並無後代。
雖然黃敬與江青當年的艷情不但為時很短,且從具體年代角度也與黃敬的後代根本接不上茬兒,但「文革」之前因為中共高幹圈中對此事以訛傳訛,以至後來竟有人傳說後來官至正國級的俞正聲的兩個哥哥俞敏聲和俞強聲興許是江青所生。
葉永烈的《江青與毛澤東結合內幕》一文介紹說:經黃敬介紹,江青於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年19歲。就在這年7月,因為叛徒出賣,黃敬被秘密逮捕。江青倉皇出逃,拎著一隻小皮箱奔向上海,失了黨的組織關係。本來,江青可以住到上海俞宅。只是俞家並不承認她這個未經明媒正娶的兒媳婦……。據當時在上海領導江青的「晨更工學團」負責人徐明清回憶,「小俞」(亦即黃敬)曾幾度秘密來滬,會晤江青。後來,「小俞」雖然在北平工作,但跟江青一直保持著聯繫。就在江青去延安前3個月,「小俞」從北平到延安去了一趟……
黃敬的延安之行,給了江青以影響。黃敬促使江青下定了奔赴延安的決心。1937年8月底,江青到達延安,被安排在延安的第3招待所(又稱「西北旅社」)暫住。登記旅客名字時,她不再寫「藍蘋」,而是用「江青」……。
有報導文章說:當年的黃敬是毛澤東路線的堅決支持者。中共黨史研究文章稱,黃敬是較早使用和論述「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的領導人之一。
我們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共太子黨》一書中即已經介紹過:抗戰爆發黃敬去延安後,毛澤東表面上倒是對他敬重有加,但黃敬顯然是因為擔心自己會造成毛與江之間的齷齪,於是在延安裝瘋賣傻了一段時間,以使江青不再視他為自己坐穩「第一夫人」的隱患。直到範瑾在延安生下了俞強聲,黃敬的「精神病」才有好轉。
但是,一九五七年左右,黃敬莫名其妙地死於廣州後,黨內還是有人懷疑是江青指使下毒的結果,而俞強聲那裡則更懷疑是毛澤東暗中指示,至少也應該是被毛澤東默許。當時廣州是江青最喜歡去的地方,而從六十年代初才越去越少,開始喜歡在上海滯留。
當時的黨內對此事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江青雖然嫁了毛澤東,但對當年與黃敬的那種學生式的浪漫之情仍然不能釋懷。持這種分析的人更相信黃敬是被毛澤東「嚇死」的說法。
據「北美九頭鳥」的另外一篇文章《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親父(江青的前男友)黃敬:被毛澤東訓斥而嚇死》分析:黃敬病死時,才47歲,即便按當時一般中國人平均壽命來看,也絕對是早夭。況且黃是中共高幹,所享受的待遇(生活及醫療)極高,怎麼只活了不到50歲?他得的究竟是何病?僅僅五字「在廣州病逝」,如此「惜墨如金」,是否暗藏中共對本黨歷史一貫文過飾非、報喜不報憂的難言之隱?經查閱各種資料才知道:黃敬之死,直接原因是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針對他黃敬的那次講話。詳細的內容,留待下篇文章介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