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的人臉數據已成為買家挑選的「對象」(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2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科技發展,中國大陸對AI技術不斷求新,甚至將該技術應用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包括買手機要刷臉、付費要刷臉等。近日發現,在網絡平台只要搜索換臉關鍵詞,就會彈出購買信息,數以萬計的人臉數據已成為買家挑選的「對象」,而這背後的「黑色產業鏈」,讓人感到震驚。
誰在買賣你的臉?
《新京報》報導,近日網上有一些私下售賣人臉數據的賣家,發帖稱8元人民幣可買3萬張人臉照片。有賣家甚至表示,可提供「更多渠道」的人臉圖片,按照3000元可買24000張人臉照片來計算,相當於一張只要一毛多錢。還有賣家表示,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來自朋友圈,且沒有取得對方同意。
此外,在IT社區、網絡商城等多個平台搜索發現,有不少人臉照片可供免費下載或付費購買。付費金額由帖子發布者自定,多在10元到20元左右。比如,有發帖者表示,可以「8元購買60名志願者的每人500張照片,共計3萬張照片」。
報導引用微信截圖的對話,指賣家可提供不同國籍、膚色、性別及年齡的照片,還可為客戶訂製特定場景下的人臉照片。
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條人臉數據「黑色產業鏈」。
那麼,這個產業鏈的上下游究竟是怎樣的?
產業鏈的上游首先要獲取信息源。數字聯盟聯合創始人劉晶晶向「雷鋒網」表示,「目前,電商出售的人臉認證技術來源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木馬程序,後台自動啟動前置攝像頭捕獲人臉狀態;二是通過數據黑市買賣的真實用戶在某些APP、網站中的人臉驗證信息,三是通過免費贈送小禮品,騙取用戶人臉等級信息。」
產業鏈的下游則是通過模擬器、篡改設備等自動完成註冊、登陸和導入人臉信息完成註冊,可全部自動化操作。
而在黑產業內通常將以上資料統稱為「料」,販賣人士被稱為「料商」。每條「料」價位在1元左右, 黑產人士則利用這個技術來賺取佣金。
眾所週知,目前在中國大陸各大電商、社交APP均已增加了人臉識別機制,且機場、車站等也需要採取類似技術,因此,外界擔憂生活在大陸的民眾,個資外洩問題防不勝防。
人臉識別技術惹的禍
曾有不少民眾提及,人臉識別系統已成為政府重要的「維穩工具」,對於百姓而言,無處不在的攝像鏡頭,讓人們早已失去私隱。
英國廣播公司(BBC)2017年實測中國大陸的人臉識別「天網工程」,並指該技術只要7分鐘就可將官方認為的「嫌疑人」抓捕。
中國開發人臉識別系統的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我們可以追踪到,每一張臉都可以對應他的身份證以及他在過去一周他的行徑路程,我們也做了人和車的匹配。同時人像匹配還包括親屬關係匹配,然後是你經常接觸的人員之間的匹配,當攝像機佈置到或我們傳感器佈置到一定密度時,我們會知道你經常跟誰在一起。」
而這樣的監控鏡頭在中國各地已有2億個,數量是美國公共監控攝像頭的4倍包括火車站、飯店、商場、劇院等公共場所,巴士、地鐵、計程車等交通工具都在監控範圍之內。
今年11月,浙江理工大學一位教授因狀告杭州野生動物園的「刷臉」侵權,將人臉識別技術是否侵犯個人私隱問題再度推上檯面。 (參見:進動物園前先交上臉? 中國受理「人臉辨識第一案」)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認為,人臉、基因、虹膜、指紋、掌紋、聲紋、步態等個人生物辨識資料高度敏感,這些資訊不可更改且伴隨終生,一旦洩漏幾乎無法救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