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雄不都是完美的!金庸偏愛令人驚訝的他(圖)
金庸筆下你所不知道的神鵰俠


神鵰俠楊過的出場令郭襄心醉,可是,金庸描寫楊過一出場,可是令不少人不太喜歡的。

《神鵰俠侶》的面世,在金庸的創作歷程中,具有著里程碑的作用。儘管它只是《射鵰英雄傳》的續書,但它的精神實質已經完全不同了,它可說是金庸小說創作的一次重大的,醞釀性的轉折。

最主要的不同,是郭靖和楊過的迥異。

楊過一出場,引起了一片譁然。

正如梁羽生的金世遺一面世,也引起不少非議一樣。當時的讀者,喜歡心目中的英雄是完美無缺的。

這也算是文學史上的一個悖論吧?

縱觀中西文學史,我們就可以發現,大凡偉大的作品之所以留存,一定因為它反映了時代,刻劃了人性,還加上流麗的文采。也就是說,基本條件是寫實:反映時代的寫實,人性描寫的寫實、文字功力的寫實。浪漫的縱情,只是一瞬而燦的才華,古典的抑制,才是扎紮實實的成就。

但問題在於,左一個寫實,有一個寫實,一味寫實下去,觀眾又不一定買帳。正因為現實諸事難以如意、不完美,他們便想在小說中尋找海市蜃樓;正因為生活中沒有彩虹,他們便盼望在小說中能實現願望。倘若小說中的故事也跟現實中的生活一樣,他們幹嘛還要去通宵達旦地看小說?

況且,什麼時候,什麼空間,都會有人在呼喚英雄,期待英雄,需要英雄。

這種情況的存在,無疑是難煞了小說家。

金庸創造楊過獨特的出場

金庸同樣也面臨著挑戰。事過境遷,我們不知道他當時都想過些什麼。

抽象的時間是一個巨大的空洞,如果有也只存在於錶盤的刻度上,而且必須憑藉錶針的奔跑。如同小說中的人物要憑藉故事,歷史要憑藉史實,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小說和歷史,正是因了人物與人物、史實與史實的時差。

兩個新年之間的每一個日子,就像一根根羽毛不斷地脫落飄逝,加深著人類對時間的感受。當我們的生命不斷地被各種事故與故事填充,時間就神秘地轉換成了感受,就只有感受了。

所以,在我們的感受中,對楊過的形象和過去的讀者所感受到的應該是不同的。

有許多人就不喜歡金庸讓楊過這樣出場: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左手提著一隻公雞,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躍躍的過來,見窯洞前有人,叫道:「喂,你們到我家裡來幹麼?」走到李莫愁和郭芙之前,側頭向兩人瞧瞧,笑道:「嘖嘖,大美人兒好美貌,小美人兒也挺秀氣,兩位姑娘是來找我的嗎?姓楊的可沒這般美人兒朋友啊!」臉上賊嘻嘻,說話油腔滑調。

郭芙小嘴一扁,怒道:「小叫化,誰來找你了?」那少年笑道:「你不來找我,怎麼到我家來?」說著向窯洞一指,敢情這座破窯竟是他的家。郭芙道:「哼,這樣髒的地方,誰愛來了?」

其實這樣去寫楊過的「第一次」,充滿了張力,留下了相當大的寫作空間,想來金庸也是煞費了苦心,才想到了這麼一個開頭的,既有承前,又有啟後。

楊過是郭靖的故人之子--楊康和穆念慈的孩子。

楊過承襲父的性格

楊康是個什麼樣的人,《射鵰英雄傳》已作了詳盡的描述,他和郭靖,幾成了《射鵰英雄傳》中並駕齊驅的男主人公。對他的品性與下場,讀者也應該了如指掌。楊過的血液,若沒有附著幾分他父親的風流輕薄和邪氣,讀者也不會相信。更兼他因為父母早喪,自幼一人流浪於江湖市井之中,又沾染了一身流氓習氣。

童年的際遇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楊過在坎坷艱難的童年生活中養成了自立精神,是以他的偏激、執拗、心胸狹窄等相伴而行的。他說出「誰對我好,我就對他好;誰對我不好,我就加倍地對他不好」這種以我為中心的話,實在也是純屬自然的。

這當然跟郭靖完全不同,郭靖是一個多麼仁厚的人,即便是對他的敵人,同時也是江湖英雄們的勁敵歐陽峰,他仍然網開一面。

那一次,聰明跳脫的黃蓉實在忍受不了歐陽峰的歹毒,在蒙古設計將他凍結在四五丈長的大冰柱裡,許多蒙古兵紛紛跑去觀看。這時郭靖就站出來說話了,口氣中有著對黃蓉的責備:「自古道,士可殺不可辱。此人雖然奸惡,終究是武學宗師,豈能任人嬉笑折辱?」當下命士卒將冰柱遮住,任他親貴大將亦不許進帳而觀。

要是換了楊過,他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他會像黃蓉一樣地對待歐陽鋒,或者還會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倆其實是同一路的人。因此,黃蓉能在許多方面讓郭靖言聽計從,但碰上了楊過,她卻只能對他束手無策,只能處處防範他,並有意無意地阻礙他。這也是黃蓉在《神鵰俠侶》裡讓人不理解、不喜愛的主要原因。

楊過的所作所為,是對郭靖那種儒家大俠精神的一種公然的挑戰和反叛。有人這樣評判:

按照楊過少年時的表現,他完全應該歸入邪徒一類,無論如何也成不了俠。因為他與郭靖幾乎處處相對立,相矛盾。郭靖心懷寬廣,楊過心胸狹窄,郭靖愚鈍樸實,楊過機靈狡詐;郭靖端方正直,楊過倔傲偏激。楊過居然拜西毒歐陽鋒為義父,進而在桃花島上用蛤蟆功打傷武氏兄弟,甚至在全真教中做出了最為正派使道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欺師叛祖,反叛出門做了古墓派的傳人。後來又公然對抗禮教大防,要娶他的師父小龍女為妻……此人的所作所為,幾乎一無是處,與「俠」的標準更是南轅北轍。


楊過在坎坷艱難的童年生活中養成了自立精神,是以他的偏激、執拗、心胸狹窄等相伴而行的。

金庸偏好楊過

但金庸卻很偏愛這個人物。

為了寫好楊過,金庸不惜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性放到一個誇張、極端、激烈而殘酷的焦點場面裡去,使得人性的善惡兩面更尖銳而突出、深刻而特殊地表現出來。

--楊過和郭芙青梅竹馬,本應有一個美好的將來,郭靖亦看好他們,親口將郭芙許婚給他。但因為郭芙的驕橫和楊過的憤激,加上黃蓉的阻撓,這一段情終歸成空。後來還發展到性格不合,氣質不投,水火不容而如同仇敵的地步。輕率的郭芙最終打罵並舉,一刀下去,使楊過年紀輕輕便成獨臂。

--楊過性格不羈,巧言甜語,風流瀟灑,迷倒了不少女孩子。好不容易和小龍女相遇相愛,從不自知到自知,但卻困難重重。每每舊劫將去,新劫又至,離別的時間更長達十數年之久,期間慘酷的遭遇真是不堪言說。這麼一對金童玉女的璧人,今天被認為是天造地設,而在當時,誰會可憐楊過孤兒斷臂之苦,又誰憐小龍女非錯而失貞之哀?

武俠世界之價值

小說的情節越是具有張力,人性的善良以及掙扎在善惡間、正邪間、成敗間的可歌可泣越發可以顯現出來。就像用聚光鏡集中陽光的力量,足以造成焚燒。

事實上,悲劇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天天都在發生,戰爭、仇殺、流血、死亡、天災、人禍、飢口、乾旱,這些活生生的事件,其殘酷性遠遠超過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只是憑藉這些強烈的情節去表現出在生前死後,成敗榮辱間的人性。所以,成功的武俠小說,根本不會使人感覺到表面化和誇張,反而讓人覺得非常深刻與真實。「武俠,只是手段;人性,是小說表現的重心,才是永恆不變的。」也武俠小說作家的溫瑞安如是說。

金庸也認為武俠小說的故事不應是過分的離奇和巧合。他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誇張神化,人的性格總應當是真實的。

楊過與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也得歸因於兩人本身的獨特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絕對難在谷底長時間獨居;楊過如不是至情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系山石,則兩人躍下去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巧合變幻,竅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到底,總是由各人本來的性格而定。

性格就是命運。

世事紛紜,人總在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選擇也可能是出於誤會,但誤會是對是錯呢?即使人能把握自己的選擇,又能否肯定那選擇就是正確的呢?選擇真能歸本於命運嗎?或者說命運還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裡呢?


楊過與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也得歸因於兩人本身的獨特性格(以上圖片來源皆為視頻截圖)

東方文化中的武俠世界

金庸是一個很強調東方色彩下的傳統理念的中國文人,在他的筆下,傳統文化、民族性格再次表現出能夠包容一切,消解一切的恢宏,表現出難以抵禦的魔力。他很清楚地知道他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悠久的文化存在。它們早已存在於他腳下的大地,它們決定著中國文人的生存方式,決定著文人對待家國的態度。任何人,意識到也好,意識不到也好,誰也無法讓自己完全擺脫它的制約,而只能在一個巨大影子的籠罩下生存和發展。

那是一片浩渺的大海,那是無邊無際的時間與空間,一切都將被匯入其中,一切都將被捲入其中無聲無息地消解。

所以,當年的讀者實在不應對楊過的性格耿耿於懷。

人世,這才是幾乎所有中國文人最為根本的需求,他們以文學、以藝術、以不同的手段,一點點地表現著自己,一點點地發揮著自己,並由此獲得一種內心的充實,或者人生價值的體現。中國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純哲學,頂多是半哲學,半宗教的,是教育人應該做什麼的倫理哲學。因此,金庸是不會讓楊過自行其是地反叛到底的,他總會在某一個程度上,把他納入一定的道德軌道。

先是郭靖把他「押」上終南山學藝,後是他幫助郭靖在保衛襄陽一役中建立曠世奇功。

讓我們來聽聽這一段「風陵夜話」:

這位大俠行俠仗義,好打抱不平,可是從來不肯說自己的姓名。江湖上朋友見他和一頭怪鳥形影不離,便封他一個外號,叫作『神鵰大俠』。他說『大俠』兩字決不敢當,旁人只好叫他『神鵰俠』。其實憑他的所作所為,稱一聲『大俠』又有什麼當不起呢?他要是當不起,誰還當得起呢?

那位神鵰大俠為了救王將軍之命,從江西趕到臨安,四日四夜,目不交睫,沒睡上半個時辰。他和王將軍素不相識,只是憐他盡忠報國,又被奸臣陷害,便這等奮不顧身的甘冒大險,為王將軍伸冤存孤,你說該不該稱他一聲大俠呢?

好了,楊過不僅走上了正途,而且還成了大俠。生命本質的思考,死亡本質的憂慮,很難完全取代他對現實的介入,對生活的擁抱。只不過金庸把他的人世的強烈願望和某種生活態度,以一種更為奇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求獲得更強烈的藝術效果罷了。

郭靖楊過兩位大俠之別

當然,金學第一人陳墨也提醒我們:郭靖這位俠與楊過這位俠是有明顯的,甚至是本質的不同的。

郭靖是儒家大俠,為國為民,犧牲自己。

楊過是道家大俠,至情至性,實現自我。

郭靖最後仍為襄陽之守而殉難,死而後已。

楊過則在華山之巔與眾人告別,歸隱林泉。

郭靖是一個理想人格的崇高典範,超越凡俗之眾。

楊過歷盡人世坎坷,有情有欲恰似常人。但看楊過最後的威風,他又從人世間高升至了神殿。神鵰大俠名不虛傳,可謂被神奇化的人。

這種形象,是由於作者的理想化追求和現實性這兩者矛盾衝突的產物。楊過是一個較為深入的嘗試,楊過之後,後者逐漸壓倒了前者。金庸筆下的男主角,身份越來越低微,武功越來越缺少神性。

由此說來,楊過才是一個開端,金庸是一步一步更讓讀者吃驚的。

本文留言

作者絕代情聖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