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一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祖騰,為宦官,位至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父嵩,為騰之養子,歷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顯職。操年少即機警狡智,任俠放蕩,未為世人所重,唯受漢末名士橋玄、許劭的賞識。劭品評其人為「清平之姦賊,亂世之英雄。」
二十歲舉孝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懸於尉廨門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當權宦官蹇碩叔父,夜行犯禁,即殺之,由是知名。朝廷召任議郎。多次上書漢靈帝,陳述竇武、陳蕃等,正直而被陷害,指斥姦邪當道。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軍大起義。操受任騎都尉,鎮壓潁川黃巾義軍。因功,升任濟南(治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相,轄十縣,奏免其中八縣的贓穢長吏,禁斷鬼神淫祀,郡界肅然。五年,為典軍校尉,躋身「西園八校尉」之列,分掌中央兵權。本年,董卓入洛陽,專擅朝政,京都大亂。操逃離京師。次年初,關東州郡,皆起兵討卓,推袁紹為盟主。操散家財,聚兵參加聯軍。獻帝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軍百萬人,進攻兗州(治在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北),州牧劉岱敗死。操繼領州牧,擊敗義軍,收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擇其精銳,編為青州兵,軍力益強。
建安元年(196),操奉獻帝,遷都於許昌(今屬河南),受任為錄尚書事、大將軍,轉司空,封武平侯,遂得「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時值戰亂,兵禍天災連結,北方經濟殘破,操納棗祗等人之謀,始募民屯田許昌,當年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廣置田官,力行屯田,所在積穀,軍糧豐足,且注重興修水利,恢復發展了北方農業,經濟力量漸強。又連敗袁術,滅呂布,平張繡,進與河北袁紹相抗衡。
建安五年(200),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一役,操運用避實擊虛、誘敵深入、出奇制勝等戰略戰術,以少勝多,擊潰袁紹十萬大軍,取得統一北方的關鍵性勝利。建安十二年,親率大軍北征,追剿袁氏殘部,降服了三郡烏丸,安定了北方邊境。
建安十三年,操晉位丞相,總攬軍政大權。隨即揮師南下,先取荊州,進而與孫權、劉備聯軍,對壘於長江。操灑酒臨江,橫槊賦詩,躊躇滿志,驕傲輕敵,加上北軍不習水戰,被孫劉聯軍,擊敗於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操善於網羅人才,清除異己。對漢末以來的世族豪強,既嚴懲其不法行為,又盡量搜絡豪強、名士,為已所用。他改革了漢代的選舉標準及其制度,提倡「唯才是舉」,主張「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多次發布求賢令,並始行九品官人法。頗有任人唯賢之譽。善於識拔奇才,不拘微賤,如不拘細行,重用戲志才、郭嘉等謀士。故史稱「拔於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注重整飭吏治,明法審令,賞罰嚴明。
建安十八年,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操為魏公,加九錫(通常為權臣篡位前的一種禮遇),立魏國宗廟社稷。二十年進爵為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死洛陽。謚曰武王。同年十月,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曹操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尤好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書。曹操登高必賦。詩文題材廣泛,文風清峻通脫,詩風悲涼蒼勁,為建安文壇的領袖人物之一。原有文三十卷,已散佚,明人有輯本。今有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行世。
(源自正史列傳資料輯成)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