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古代就有交響樂了嗎?

談從中西方音樂到神韻音樂

 2019-09-23 15: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古代就有交響樂了嗎?
神韻原創音樂成功結合了東西方正統音樂的精髓,以西方管弦樂為基奠,烘托出了中國樂器的特色。(圖片來源:神韻藝術團官方網站)

交響樂(symphony)來源於古希臘語,意即「一起響」、「合奏」的意思,嚴格意義上的交響曲發軔於巴洛克時代晚期的義大利歌劇序曲(Opera Overture),汲取古老西方及文藝復新時期眾多優秀音樂傳統的精華,歷經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主義時期,兩百多年來逐漸發展完善成為西方經典的交響樂曲形式,其規模宏大壯觀,氣勢磅礡恢弘,多聲部的配器和聲共鳴,烘托優美的主旋律;抑或是多旋律的複調,對位賦格,洋洋灑灑,波瀾壯闊,動人心弦。

中國古代就有交響樂了嗎?
中國音樂比西方音樂更注重旋律、內涵,韻味與曲調,深邃雋永,回味無窮。圖乃唐代的敦煌壁畫。(圖片來源:神韻藝術團官方網站)

那中國古代有交響樂嗎?

從流傳到今天的中國古曲來看,中國古代似乎沒有這種多樂器、多聲部配器合成的音樂作品。不過從眾多中國古代繪畫看來,至少這種演奏形式一千多年前就在中國存在了。比如上面這一張唐代的敦煌壁畫:吹、拉、彈、打擊樂器,一應俱全。這會是中國古代的交響樂嗎?

中國傳統音樂中,最宏大的非宮廷音樂莫屬了,而唐朝的燕樂大曲則是古代宮廷歌舞藝術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人類文化臻於頂峰的時期,包容並蓄,萬國來朝,其文化藝術亦是大氣而不失精巧。唐朝承隋朝的「七部樂」到九、十部樂的出現,以致後來專職宮廷演奏的「坐部伎」、「立部伎」,選子弟一百八十人,以奏「霓裳一曲千峰上」--一百八十的演奏規模、不同樂器的編制,甚至超過今天的交響樂團了。

當時的燕樂大曲「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曲」聲名遠播日本、西亞和印度。相傳唐僧去印度取經,還被印度的高僧問詢過「秦王破陣樂」呢。遺憾的是,因為記譜法的侷限等等歷史原因,今天我們已經無法欣賞到這些規模宏大的華夏古音了。

其實,不只是唐朝,遠在春秋時期,相傳讓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演奏中也運用鐘、磬、塤、笛、簫、排簫、古琴、箏、木魚、鼓等中國古典樂器來合奏共鳴,以符合古樂中關於金、石、土、木、絲、革、匏、竹等八音的編制。這些會不會都是有記載以來,華夏最古老的民族交響樂,而且比西方早了一兩千年呢?

中國古代就有交響樂了嗎?
五代南唐周文矩《合樂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西方音樂差異的簡單比較

在西方,說到音樂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與音色。節奏、旋律和音色在東西方音樂中概念是相同的;而和聲卻是西方音樂獨特的特徵。

什麼是和聲呢?如果把旋律比喻為橫向的隨著時間流淌的音符,那和聲就是縱向的不同音高的音符在同一時間美妙的共鳴。

和聲的歷史,最早來自九世紀西方教堂的聖詠(唱聖歌),僧侶音樂家開始在格里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的單線條旋律的下方加一個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調。於是,這個所加的曲調與原來的旋律就構成了一種簡單的「複音」組合。這種「複音」就叫「奧爾加農(organum)」。這樣唱詠的聖歌層次更加的豐富,聲音更加豐滿悅耳,實際上等於多了一個低音聲部。而自多聲部的出現,東西方音樂的發展分道揚鑣了。西方音樂在多聲部的基礎上逐漸掌握完善的和聲理論、以致主調、複調音樂,以及對位手法、賦格的曲式與完善的配器方法。

再說音樂的另一個最重要元素音色,音色的不同其實就是樂器本身的質地。中國樂器的音色和音域對比西方樂器,基本都是高音樂器,適合獨奏,音域也類似,合奏起來就容易互相「搶戲」了。

而這種樂器的不同也源於中國文化朝代的因素。中國文化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子,一朝民,一朝文化」,不同的朝代帶來的都是不同天體的神傳文化,所以每一個朝代的文化都有自己顯著的特點,都是「獨奏」的主角,體現在樂器和音樂上,也是這樣的特徵--從三皇五帝時的古樂,到先秦的鐘磬樂;從西周,春秋時的「詩經」,「楚辭」到漢時的樂府;從隋唐的歌舞大曲,宋代的詞調音樂,元朝的戲曲雜劇到明清進一步繁榮的民歌,小曲,說唱以及地方聲腔的發展,京劇的產生。各個朝代的音樂形式大不相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這也是造成中國的樂器和音樂沒有系統地在多聲部和聲配器的道路發展下去的一個因素吧。

當然也有人在考古證據中,發現「數排」編鐘,可能是和聲演奏編製的,在對一些古譜的解讀中,也看到許多巧妙的和聲設計。或許中國音樂源頭,也是注意到和聲的,但因為歷史的安排,中國古代樂器基本都是獨奏樂器(除了伴奏的打擊樂器),能夠協奏的低音樂器幾乎缺失,這也導致中國古代音樂在和聲上缺乏實踐以致更深入的研究與發展。而交響樂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多聲部(低音聲部的基奠)的配器和聲,豐富的和弦運用,比如:大量氣勢恢弘磅礡的多聲部和弦後,忽然出來一段旋律悠揚的小提琴獨奏,那種優美動聽真讓人無法形容呢。

缺乏深入的和聲理論,沒有系統的多聲部高低音樂器,也就很難在實踐中創作出多聲部不同旋律的配器合成(Orchestration)。在中國古代更多的是屬於合奏的一種形式,也頂多是分段的不同的樂器領奏、獨奏,是不太講配器合成的。而這種合奏多是同一旋律,不同樂器自然音的同響。這和交響樂中,不同聲部基於和聲美學,烘托主旋律或多旋律的和聲共鳴、配器合成是迥然不同的。

其實,正統的傳統文化都是神傳給人的,西方交響樂音,基於不同聲部樂器的音色特點,配器和聲,在形式上非常豐富成熟,是非常好的音樂載體,是神系統地傳給人的最好的一塊文化藝術瑰寶之一。

而中國音樂更注重旋律、內涵,韻味與曲調,深邃雋永,回味無窮。這有點類似人們常說的西方更注重表面細節,東方更注重內涵。「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國幅員遼闊,從崇山峻嶺到一馬平川,從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到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幾十個朝代,五十多個民族,東南西北、古往今來,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譜寫了中華五千文明的交響之音。這裡有宗教音樂的悲天憫人、仙風道骨;有文人音樂的優雅俊逸;有宮廷音樂的洪大;有民間音樂十足的韻味,有豐富的創作源泉。

中國古代就有交響樂了嗎?
古人彈奏胡笳、琵琶等樂器的模樣。此乃《唐人宮樂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神韻音樂的特點

所以,中國古代有交響樂嗎?嚴格地說,中國古代沒有西方這種基於和聲原理的交響樂。這聽起來讓人些許遺憾呢……從2012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以來,神韻音樂聲名鵲起,受到很多古典中西方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彌補了這個遺憾。

神韻原創音樂成功結合了東西方正統音樂的精髓,以西方管弦樂為基奠烘托中國樂器的特色。以古老中國音樂的旋律韻味為基礎,用西方管弦樂來表現神韻所需要的效果,這是新的開創,是神韻的音樂特點。

中國音樂注重內在情緒的表現,古人一向用樂器訴說自己的心情,西方音樂著重於整體音樂的合奏效果,為了達到這一點,音樂的配器與和聲效果就成為最重要的。神韻音樂是兩者結合出來的特點。神韻使用西方交響樂隊為基奠,結合中國樂器更有效的滿足了現代人對音樂的聽覺習慣。

正如一位聆聽過神韻音樂的西方作曲家所感慨的:神韻作曲家通貫古今令人震撼。

神韻音樂是新的神傳文化,新的天音聖樂,她正開創著古典音樂的新紀元。

從2012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以來,神韻交響樂團每年都會在北美及亞洲巡迴演出。今年神韻交響樂團將於9月、10月間在台灣和北美五大城市巡演,演出曲目包括神韻原創音樂及西方傳統的經典名曲,屆時歡迎熱愛音樂藝術的朋友們前來體驗神韻交響樂別具一格的風採。視頻介紹、樂曲選段及演出時間表請見:shenyun.com/symphony

神韻音樂欣賞片段

神韻交響曲《唐陣》片段

《唐陣》介紹:

大唐武功赫赫,萬國來朝,其版圖東到大海,西抵中亞;唐太宗李世民文武雙全,被譽為千古一帝。這首曲子描繪了太宗訓練軍隊的壯觀場景,展現了大唐氣吞山河的赫赫軍威。

古有《秦王破陣舞》曲,「聲聞百里,動盪山谷」;神韻的《唐陣》交響樂,則是氣勢雄渾,讓人感佩。

責任編輯: 淡然 来源:神韻藝術團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