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軼飛隨筆】與聞上古的交響(組圖)

作者:軼飛  2017-08-31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軼飛隨筆】與聞上古的交響
編鐘是中國的傳統打擊樂器,由青銅鑄成。編鐘常與編磬組合使用,「金石之聲」中的「金」是指編鐘。(圖片來源:Fotolia)

相對於規模盛大的西方交響樂,中國人的音樂往往給人一種獨來獨往的印象。這固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一種況味,然而中國人的音樂,其實亦有她的恢宏與盛大,且久遠得可以追溯到上古,那八音之樂,正是上古以來的交響。

經過上古三代的積澱,中華的禮樂文明到了周代已經是鬱鬱乎,彬彬然。見於文獻記載的古樂器多達七十餘種,並且至少在周代時,這些樂器就有了系統的分類,所謂的「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之樂。

以金屬製成的樂器是為金類,如編鐘、鏞、鉦、鈴等。以玉石製成的樂器是為石類,如磬。以陶土燒制的樂器是為土類,如塤、缶等。以皮革為主要材料的樂器是為革類,如鼓、鞀鼓、健鼓等。以絲為弦的樂器是為絲類,如琴、瑟等。以木材為主要材料的樂器是為木類,如柷、敔等。以葫蘆、木瓢等為主要材料的樂器是為匏類,如笙、竽等。以竹管製成的樂器是為竹類,如箎、簫、籥等。不同材質的樂器奏出的音樂有著各自不同的屬性,卻也都和諧於自然。

有句話叫八音之中,金石為先。這是從用途上講。因為金石之樂主要用於宮廷的祭祀或慶典活動,主要擔當禮樂功能,屬於國之重器,故而為貴族所有,且因主人身份等級不同而有相應之制度。如懸掛鐘磬時,天子懸掛於四面,是為宮懸。諸侯懸掛於三面,是為軒懸。卿大夫懸掛於兩面,是為判懸,士懸掛於一面,叫特懸。

絲類的樂器,則在士人階層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相對於其他樂器的禮樂或娛樂功能而言,琴更多被修道人或士大夫視為一種可以修身養性的雅樂。而以琴會友,譬如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則更是平生第一大快意之事。

此外,八音不只是根據材質對樂器分類這樣簡單,還有其深層的內涵。如鐘聲鏗鏗,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石聲磬磬,君子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絲聲哀哀,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鼓聲歡歡,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所以說,真正懂音樂的人,如古之君子,他們聽音樂非是聽其鏗鏘而已,而是心有所想,意有所寄,神有所合。

不同的樂器,好像不同的人,每個人有自己的性格,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合作的團隊。每種樂器有自己的特性,聚在一起,就可演奏出盛大的交響。

【軼飛隨筆】與聞上古的交響
笙屬匏類樂器,匏即葫蘆。用匏製作笙,需要在幼匏時使之按笙的斗形制定形。(圖片來源:Fotolia)

中國古代的宮廷,從來不乏場面壯觀的大合奏。濫充數的故事,中國人都很熟悉。那個故事使得南郭先生成了中國家諭戶曉的名人,也在不經意中記錄了戰國時的齊國宮庭中曾經有三百人的樂工組成的大樂隊一起吹竽,那是怎樣壯觀的一種大場面!

1978年6月,湖北隨縣曾侯乙的墓葬出土了,這一考古發現轟動世界。曾侯乙墓室的東室和中室簡直就是一座音樂殿堂,裡面陳列著124件各類古樂器,最為精美的是著名的曾侯乙編鐘。又有琴,排簫,健鼓等,這些都是首次出土的古樂器。

曾侯乙墓葬內的樂器儼然可以組成一個大型的交響樂隊,它們曾在戰國宮庭的大殿上奏出莊嚴的雅樂,又曾在闃寂的土下沉睡了兩年多年。想來,它們的使命並未就此結束,所以到了今天,它們又出現在現代都市的博物館中,默然佇立於巨大的展窗裡,營造出深沉而神秘的儀式感,以無聲的方式,令人與聞上古的交響。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