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人「不割席」與1800多年前的故事(組圖)

 2019-09-17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不割席」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口號之一。
「不割席」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口號之一。(看中國合成圖/穆蘭)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相信大家對「不割席」這個詞都不陌生吧!那你可知這「割席」二字的由來嗎?

香港人的「不割席」

在香港的抗爭運動中有一句口號叫「核爆也不割席」(即核彈爆炸也不切割)。

經過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有不少香港人認為傘運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運動內部的分裂與矛盾,大家也逐漸看清在幕後操縱港府的中共最喜歡搞統戰、分化,最想看香港人自己內鬥。因此在反送中運動成型之初,主張武力的抗爭者(香港人稱為「勇武派」),與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又簡稱為「和理非」)的抗爭者再次顯現矛盾時,為了不重蹈覆轍,大家建立了一個基本共識,就是「不分化,不割席」。

「不割席」就是指「和理非」派的抗爭者,不會與最前線的「勇武派」產生分割,大家站在同一戰線,運用各自的方式互相配合,團結在一起,一致將砲口對向極權政府。

不分化,不割席。
不分化,不割席。(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割席」的由來

割席(亦作「割蓆」)二字,它源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一個典故《管寧割席》。

話說東漢末年,當時的管寧和華歆原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裡翻土種菜,看見地上有片金子。管寧對於金子就和看見瓦石一樣,無動於衷,繼續揮動鋤頭幹活。而華歆把金子撿起來,仔細端詳一番,才戀戀不捨的將金子扔掉了。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同在家讀書,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原來是一位大官的車隊從這裏經過,威風凜凜,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此不以為然,即使周遭的環境變成如何,他仍然能夠專心讀書,對外面的喧鬧充耳不聞,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但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幹脆連書也不讀了,放下書本跑去湊熱鬧,對官員的排場羨慕不已,認為「大丈夫當如斯也」。

管寧不屑華歆的行為,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就拿出一把刀子,將原本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並對華歆說:「你以後不再是我的朋友!」從此就絕交了。

成語「割席分坐」及「割席絕交」便是由此而來。

後來,人們都會以「割席」來形容朋友之間因為志趣不同、價值觀不一樣,令雙方的感情破裂而絕交。由此看來,香港人在這場反送中運動中,理念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及五大訴求。所以「和理非」與「勇武派」走在一起對抗極權,「保衛香港,齊上齊落」。

責任編輯: 元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