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唐朝著名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著名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據《舊唐書》載,孫思邈自注《老子》、《莊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於世,又撰《福祿論》三卷,以及《攝生真錄》、《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老莊思想隱居不仕
孫思邈幼年時家境貧困,體弱多病,至年輕時就發憤向學,鑽研古籍,至白首都未嘗釋卷。根據《備急千金要方・自序》中提到:「吾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所以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
孫思邈以醫藥濟世為懷,相傳周宣帝、周靜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與之,都被他婉拒,也因受老莊思想影響,隱居不仕。孫思邈曾經當過唐太宗的御醫,上元元年,他稱病退隱山中,唐高宗以良馬賜之。
相傳孫思邈曾多年隱居太白山、終南山一帶,在民間行醫採藥,潛心研究前期醫籍,也結識不少名重一時的學者,如:詩人盧照鄰奉他為師,還有文學家與食療專家孟詵、唐朝驍衛郎將、書法家宋令文,以及醫家甄權、甄立言兩兄弟等。
中國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孫思邈一直堅持在民間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孫思邈在不斷的學習當中,孜孜不倦的總結與創新,積數年之功,於公元652年寫成了《備急千金要方》,有述、有作,驗方、經方兼備,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巨著,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又一次中國醫學的總結,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孫思邈於自序中云:「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
官朝散大夫、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稱:「莫不十全可驗,四種兼包,厚德過於千金,遺法傳於百代,使二聖二賢之美不墜於地,而世之人得以階近,而至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人善述之功也!」
《千金翼方》,30卷,約成書於公元682年,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經驗,以補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內容包括:藥錄纂要、本草、婦人、小兒、養性、辟穀、退居、補益、中風、萬病、風煉、疱癰、色脈、針灸、禁經等。林億稱:「迨及唐世,孫思邈出,誠一代之良醫也。其行事見諸史傳,撰《千金方》三十卷,辯論精博,囊括眾家,高出於前輩,猶慮或有所遺,又撰《千金翼方》輔之,一家之書,可謂大備矣!」
明列「蒼生大醫」的標準
孫思邈也是醫德的楷模,他在《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中提出「蒼生大醫」的標準,首先要精進醫術,才不致害人害己,還要全力以赴、救死扶傷,不可「自逞俊快,邀射名譽」,不可無視病人痛苦,「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所不為。」不可同行相輕,「訾毀諸醫,自矜己德」,「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治病時要:「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