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恨透了暑假培訓班 又為何要拚命多報幾個?(圖)
簡筆畫培訓班(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8月19日訊】7000元暑期培訓班報名靠搶、每小時收費1000元的英語課、4萬多元的遊學夏令營……暑期,網上頻頻曝出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項目的高額消費賬單,有家長說自己上班的工資最起碼2/3都給孩子補習了。家長們希望通過多報班為孩子打造一個更有競爭力的未來。
這是一條讓人哭笑不得的報導。為何要送剛上小學的孩子去課外班呢?學生家長盲目給孩子報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害怕孩子在今後競爭中落敗。一些家長為孩子報了興趣特長班,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才能和技藝,而是催促孩子參加各種比賽,獲取更多證書,以備學生評優和升學之需;更有一些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則因小學下午放學過早、課程相對簡單,於是想在課外給孩子加餐。
培訓班的火熱,最大利好的一是培訓機構,二是培訓老師。一個家庭為孩子的補課支出多少?半月談一篇《課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補課老師年收入200多萬,家長陪課連奶茶都捨不得喝……》的文章,揭示了答案。被報導的幾個家庭,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補習、培訓費從幾千到幾萬乃至十幾萬、幾十萬不等;一位在課外培訓機構供職的語文老師,打出「年收入155-240萬」的噱頭徵婚。這可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有一位朋友曾這樣反映:姨家的孩子今年上初中,家裡條件不好,這次學校裡每門主課考試都不及格,不是孩子不行,是所有主課老師都辦了課外補習班,上課的時候都不講重點,誰交錢去補習成績就好,一個班大部分都去了,沒去補的,別說成績了,見到面學生喊了老師都不理。老師一年就補習的錢是工資的幾倍,我想說現在社會怎麼變成這樣了,老師沒有師德,叫條件不好的人家孩子還怎麼辦?
實際上現在的家長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家長,都非常關切自己孩子的成績和在校學習情況,很多中小學生在家長的「高壓態勢下」,更願意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只要老師按部就班的在課堂上認真授課,大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很吃力。然問題就在於某些老師在課堂授課中故意「留一手」,以此來脅迫家長給孩子交費參加課後的輔導班,而很多家長明知道老師的行為有損師德違規違紀,卻既不敢違抗也不敢輕易進行舉報,就是顧慮一旦有風聲傳到老師耳朵裡,孩子不但會受到老師甚至其他家長的聯合「報復」,沒法在校繼續學習,如果家長舉報學校有償補課的名聲傳出去,即便給孩子轉學,也沒有學校樂於接收,因為「課上不講課下講」的有償補課,在不少中小學主課老師中,早已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還有一點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不平衡。「僧多粥少」,不可避免導致好學校門前那道「獨木橋」。參加「佔坑班」就意味著離名校更進一步,校外培訓機構競賽成績又可作為升學「敲門磚」,種種隱性好處無疑加劇著補課熱潮。種種因素作用下,「劇場效應」出現了: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必須站得更高才能看到。
記得幾年前武漢最嚴禁補令出來,有的學校家長居然集體反對,要求恢復補課,從中也可見家長的矛盾心理。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去補習的初衷無非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一步領先,才能一路領先。可是,人生還長著呢,前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領先,真的那麼重要嗎?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暫時的領先,意味著每天大量的重複做題,意味著大量課餘時間要奔波在來回補習班的路上,意味著沒有了多數大人眼裡看來無意義的發呆、踢球、嬉戲的時間,這種付出真的值得嗎?不排除參加補習中的許多都是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長或者他們自己希望付出更多,能讓他們邁上更高的台階,可是,多數孩子在補習班裡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只是拉高了選拔的標準。當他們成年後回想當年,一定會很懊惱在補習班上虛度了少年時光。
很多家長對給孩子報課外班也有一肚子苦水,一是不菲的經濟投入,二是大量的時間投入,而給孩子帶來的卻是苦不堪言的重負。何至於此呢?正如大多數家長感言:「現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將來會更激烈,別的孩子都上特長班,都有特長,我們孩子沒有,將來怎麼參與競爭?這也是無奈之舉,是被迫做出的選擇。」
一句「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把中國的家長都坑苦了。最後的結果是,錢進了補課老師的腰包,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家長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醫者、師者是一個國家最不能失去職業道德的兩種職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