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央行和民眾「挖坑」的是誰?

【看中國2019年8月15日訊】中國七月份的CPI和PPI數據已經出籠。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CPI同比增速繼續高位運行至17個月高點(2.8%),而PPI同比則跌至近三年最低(-0.3%),正式進入通縮區間。這其中體現了兩個「分化」,CPI和PPI延續分化態勢,CPI中的食品(漲幅9.1%)和非食品(漲幅1.3%)出現了分化。

面對這樣的數據,專家和分析師們一般認為通脹還比較溫和,不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意思是說央行還可以繼續印,這些「磚家」實際是在給央行和大眾挖坑。現在,幾乎世界上的所有主要央行都在降息或醞釀降息,也對央行有刺激作用。難道這時候真的可以大放水嗎?

應該需要斟酌,原因主要有幾點:

第一,7月CPI中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9.1%,高於上月的8.3%,而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3%,同時再注意到PPI是負增長,由此就可以看到現在的貨幣已經很難進入工業品領域,原因自然是因需求有限導致資本投資收益率太低。這時,央行一旦放水,水會往哪裡流?當然不會流入不賺錢的工業品領域,而是流進食品領域(這是游資爆炒食品價格的溫床。七月鮮果價格同比上漲39.1%已經給出了警示)。所以,如果央行認為現在的通脹還比較溫和而放水,就會繼續刺激食品帶動的通脹向上加速,估計這不是央行的目的所在。

第二,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豬肉,7月豬肉同比漲幅擴大到27%。但豬肉對通脹的刺激作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單一品種對通脹的刺激力度終歸是可控的、也是溫和的。當豬肉的負面效應全面顯現、也即豬肉對通脹的刺激作用蔓延之後,豬肉的替代品水產、牛羊肉、雞鴨蛋、雞鴨肉等就會同步加速上漲,現在比較典型的是雞蛋價格開始向上加速,這時通脹面臨的局勢才會加劇。

第三,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豬瘟導致生豬存欄量下降,供給減少。此時必須考慮,當生豬存欄下降之後,飼料消耗就會減少,大豆的壓榨量就會減少,荳油的供給下降。當荳油供給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後,首先會推動荳油價格上漲,然後帶動油脂類價格整體普漲,形成新的通脹點。

由此可見,現在放水解決不了工業領域的問題,相反卻會惡化由食品推動的通脹。同時,現在的通脹僅僅在豬肉(也包括鮮果等)的推動下還比較溫和,當豬肉、豬肉替代品以及油脂類共同推動之時,未來的通脹前景就會更糟。央行如果跟隨其它國家一起放水,就會自己掉進陷坑,分析師和專家們認為不會對央行的貨幣政策形成掣肘,不就是在給央行挖坑嗎?

如果考慮到中秋和農曆新年是肉類、油脂消費的旺季,對通脹還會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分析師給央行和大眾挖的坑就更深。

此時,貨幣政策基本已經無效,不要再寄託於央行。只能是打壓生產要素價格,提升工業企業的資本投資收益率,這會提升工業企業的利潤率,企業效益提高也會改善就業率(而就業率提升會有利於需求市場,這是相輔相成的,這是工業企業生存之本),再輔之通過財政政策培育需求市場,才可以推動工業的回升。生產要素價格是什麼決定的?當然是房地產,現在是對房地產必須做出取捨的時候了!

上半年的減費減稅對經濟的刺激效果不佳,病根也在房地產。當房地產已成人們的信仰之後,減費減稅對人們購買力的提高部分,不會流入其它需求市場,而是繼續流入房地產,進而繼續推動家庭部門的槓桿率,實際起到的是惡化經濟局勢的作用。

房地產已成焦點,不解決房地產問題,其它刺激經濟的手段都很難發揮作用。

最後說交易。現在,豬肉為動力推動的通脹明顯還在前期,因為豬肉替代品和油脂類尚未有大動靜,也因為中秋、「十一」和農曆新年為代表的消費旺季尚未到來,順從這樣的大趨勢進行交易,才是真正的交易者。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