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臺灣經濟如何擺脫中國陰影

作者:蕭洵  2019-07-05 08: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9年7月5日訊】在2020年臺灣總統選舉中,經濟政策將是左右選舉勝負的重要議題。美國之音採訪了幾位經濟學者,他們就臺灣經濟的現狀和前景,以及美中貿易戰對臺灣經濟的影響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受訪者的意見並不一定代表美國之音的立場。

國、民兩黨的財經政策之別

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辛炳隆說:

國、民兩黨的財經政策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差別。唯一比較大的差別就是對中國大陸的經貿的政策上面會有些差別。在人口政策問題也好,或者攬才問題也好。兩個政黨立場上沒有很大的差別。

任何的政黨,在你執政的時候,大概都會那樣做;當你在野的時候,都會那樣罵。這和政黨沒有關係,是跟在野或是在朝有關。

兩黨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的認識。

誰推動了台商回流

這次台商回流,坦白講美國和臺灣的政府不可能去強迫台商回流。台商回流大概也是連帶著一個貿易政策的導火線。基本上,中國大陸本身對於台商已經是慢慢地不再很歡迎。

很多台商在當地早就面臨一種壓力,中國大陸對台商已經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的標的。中國大陸本身也是扶植國內的產業。在它扶植國內產業的時候,大陸提供給台商的優惠慢慢會取消。最主要是台商在那邊很多的技術,都被中國大陸的廠商,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會被它拿走嘛。

我認為基本上不是說美國的政府,或是臺灣的政府各自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台商回來。臺灣的政府只是有個措施,你要回來,我需要你回來,那我透過一些政策工具,引導那些我需要你回臺灣的這些廠商回來。這裡面最主要的力量還是市場的力量。

過去臺灣有一陣子也在歡迎台商回流。但是那時候臺灣的政策基本上是,只要你願意回來就很歡迎。可以這次基本上,我所瞭解是臺灣的政府開始有些分流了。就是說,高附加價值的,有助於臺灣的產業結構轉型有幫助的,我們當然希望它回到臺灣來。有些可能是比較低附加價值的、勞動力密集型的,政府在推「新南向」嘛,我們是希望它能夠轉移到東南亞去。

我所瞭解的是,確實美國的一些科技大廠也在擔心它關鍵的技術和零組件被中國大陸這邊給控制住,因為美中貿易,造成很大的損失。據我所瞭解,一些比較有高附加價值的電子零組件商,應美方大廠的要求,確實有在回到臺灣來。如果是這樣有著高附加價值的、有關鍵技術的台商回來,當然是對臺灣經濟有好處的。

兩岸經貿關係惡化是危機也是轉機

幾年前,當民進黨開始再次執政的時候,我們能預期到兩岸經貿關係一定會開始惡化。惡化以後對臺灣的影響,尤其是在內需市場這一塊影響就非常大,因為陸客就不來了嘛。

以我個人來講,我認為這是危機,但也是轉機。這個轉機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情況,讓臺灣的經貿,經濟發展不要那麼依賴中國大陸。過去大家都很依賴中國大陸,已經習慣了。如果說透過這次轉機的危機,我們重新去發展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包含我們內需市場的發展,包含我們的觀光產業,都能夠開始不要去依賴中國大陸,我覺得這對臺灣絕對是好的。但是這個前提是,執政的民進黨,你上來後讓大家不要依賴中國大陸,你應該有一個新的方向,一個可行的方向。當然你有了新的可行方向,就可以取代過去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縱使有陣痛,這個陣痛期也不會很長。

如果你跟臺灣的老百姓接觸多了,大家也都知道,我們不能長期地依賴中國大陸。可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如果不依賴中國大陸,我的出路在哪裡?這也是很多台商的無奈。

產業政策難給力

蔡總統執政後,她降低兩岸的經貿關係,經貿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降低,我覺得是對的。可是比較遺憾的是,她到目前為止,至少讓民眾沒辦法感覺到,就是那你給我一個新的方向出來。雖然她也在push(推進)「新南向」,但是「新南向」從她開始執政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成效出來。

臺灣的政策在產業政策方面能夠使得上力的部分越來越少。因為過去的產業發展,因為過去沒有那麼大,全球化程度沒有那麼高,很多的台商是沒有辦法到外界去投資的。另一方面,過去臺灣政府可以用租稅優惠,用融資,引導臺灣的企業配合它的產業政策。可是現在這兩個政策工具都沒有效。一則我們給企業的租稅已經降得很低了。在已經很低的情況下你能夠提供的優惠也非常有限。

不是只有民進黨,過去的國民黨政府,都有規劃過很好的產業政策,但是沒辦法讓臺灣的企業「埋單」。你的政策框架很好,唯一政府可以做的就是,去promote那些願意跟你的產業政策發展的企業,讓它出頭,讓它成為國內企業界的發言人。而不是現在我所看到目前的代表企業發言的都是一些代表代工模式的低附加價值的。

在你的政策工具逐漸失效的時候,你的產業政策落實的力道就會越來越弱。還是要回歸到企業本身。

美臺FTA將有助臺灣

如果現在美國跟臺灣簽FTA,我相信其他已開發國家跟臺灣簽FTA的機率就會很高了。但是美國會不會跟臺灣簽FTA,這我不曉得。但我相信阻力蠻大的。美國對臺灣的幫助,有些可能會涉及到比如說它的「一中政策」,縱使是川普的鷹派,他也不見得會這樣去做的。我當然期待,只要美國願意跟臺灣簽FTA,那我相信東盟國家也會願意跟臺灣簽FTA。因為他們說,你看美國都簽了,中國也沒辦法,你也無可奈何,那我怎麼不能簽。所以關鍵還是要看美國願不願意簽。

新的增長模式尚未支持臺灣經濟成長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學教授邱峻榮說:

現在經濟成長的推動力量主要還是傳統模式–依賴製造業和出口。在其他方面,如果跟臺灣,臺灣與國際在這方面並沒有表現得不好。

目前看來,新的模式還沒有辦法去支持經濟的成長。

現在的情況比起十年前馬英九的時候,其實對臺灣來講來得更麻煩一些。十年前,在馬英九開始當總統的時候,簡單來講,臺灣和中國的關係還處在一個慢慢增加的階段。民間的資金能過去的,也算是一個正常的狀況。所以在那個背景之下,打出了一個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那個時空背景下,人民相對來講,抗拒的沒有那麼大。那個時候還寧願讓馬英九去試一下。因為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們都想,臺灣跟中國經濟去做更多的連接會不會變得更好。當然他的實驗是失敗的,也就導致了他在執政了8年以後就政黨輪替了。現在情況,相對十年前,臺灣人民更清楚地瞭解到,中國不像十年前那樣的具有吸引力。中國有中國經濟本身的問題。它現在的經濟是在衰退的狀態,跟10年前它上升時的狀態其實是不一樣的。經過這幾年,臺灣的企業都有個定見,就是中國或許還是有一些機會。但是,也沒有人批評現在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也沒有人去charge要跟美國、日本、歐洲走的更近。

現在和中國連接比10年前風險更高

反對黨當然有機會在明年取得政權。其實如果按照我觀察,去年的選舉,很多人不支持蔡英文的改革政策,在改革政策中受了傷害,所以會把很多的怨言反映到他們的選票上,去支持反對黨。這並不表明他們跟10年前一樣,認為中國是具有潛力的經濟體。我非常擔心的事情是,反對黨並沒有看清楚這種情況,還要不斷地去想辦法跟中國連接。如果現在做這個事情,那個風險比10年前是高得非常非常多的,是很危險的事情。

但是,另外一方面,據說臺灣現在也有一些共識。比如說,對於要加入CTTPP這種事情,雖然對臺灣來講不容易,是有很多的困難。但是至少加入CTTPP這種跟全世界連接的事情是有高度共識的。

我相信,即使是反對黨取得政權,也不可能像10年前做得那麼極端,把臺灣完全地跟中國連接在一起。

是什麼讓台商回流

IHS Markit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說:

我認為確實有一些原因促使一些臺灣公司考慮從中國大陸遷回臺灣或其他的製造業國家。像我所說的,在過去30年裡,臺灣企業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線勢頭難擋,因為他們看到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和可以利用的廉價勞動力,並將產品從中國出口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這是(台企)多年來所想,也是它們的策略。然而一些方面有所變化,其中一個就是美中貿易戰。它如今導致約2千億美元輸美中國商品被加徵25%的關稅。美國還計畫對另外價值3千億美元的自中國出口的輸美產品徵收25%的關稅。因此許多在中國製造產品的台商將會受到這些高關稅帶來的衝擊,而且還很難說會持續多久。起初一些公司還在觀望,希望爭端不久會解決。但現在,貿易戰已經快一年了,大家開始意識到貿易戰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所以最好還是讓供應鏈多元化。另一個影響台商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業領域競爭力的因素是,中國大陸製造業薪資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自2010年起,大陸沿海省份的薪資水平每年大約增長10%。這也侵蝕著中國作為低成本製造業中心的競爭力。那也是臺灣製造商發現在中國大陸從事低成本製造已經越來越難有競爭力。對於高附加值產品影響不大,但對於低端製造業,例如電子組件的組裝等,則形成挑戰。這些因素導致台商開始尋找其他地區建立製造工廠,或者回到臺灣,或者遷往越南和印度等國家。

臺灣難以擺脫中共經濟震盪的衝擊

我認為從長遠看,中國大陸的經濟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不光對臺灣,對該地區許多對中國大陸出口佔比很高的國家,例如韓國和日本等都會有影響。中國的消費市場也在持續快速增長。臺灣的經濟在過去20年裡也日益融入中國經濟。所以我認為臺灣很難避免中國經濟動盪的影響。目前看來,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在今後三年裡將會穩步增長。當然,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都可能面臨經濟放緩,或者我們所說的中國經濟硬著陸。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風險,儘管可能性很低。我們看到,臺灣的經濟從結構上和中國的增速相關聯。所以我們認為這些東亞經濟體很難避免中國經濟震盪帶來的衝擊。因為在這個地區它的經濟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當然臺灣的經濟尤其易受影響,因為它對中國的出口佔其出口總量的27%。如果中國經濟出現震盪,臺灣將會是最易受影響的地區。我們用自己的世界經濟模型測算過哪些亞洲經濟體最易受到類似中國經濟硬著陸那樣情形的影響。近幾年我們用這種方式做過多次測算,結果臺灣一直是最易受到這類震盪影響的經濟體,其他易受衝擊的經濟體還有新加坡和韓國等。因此,要大幅降低這方面的風險是很難的。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的經濟不可避免地與中國未來的經濟展望相關聯。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