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生,最重要的是心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由於命運不同,前生今世的因緣不同,所以每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也不一樣。一個庸俗的人即使生活在富裕、舒適的環境之中,如果貪心很重,他也不會滿足;相反,一個人如果生性樂觀,淡然而無畏,即使生活在嚴酷、貧困的環境之中,他也不會悲觀消沉。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白居易在《消暑》一詩中說:「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由此可見,為人處世,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今日信手拿起一本《全唐詩》,偶然看到了唐代高僧智亮所寫的《戴雲山吟•之一》,詩曰:「人間漫說上天梯,萬轉千回總是迷;曾似老人岩上坐,清風明月與心齊。」讀罷不禁感慨萬千。在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我一直心浮氣躁,對人生充滿了許多困惑。在茫茫紅塵之中,不管怎樣去思考,也悟不清楚人為何而生?那時經常感覺到每個人都很自私,出現了問題與矛盾,大多數人都是指責別人做的不好,很少有人反省自己的過失,所以人們彼此怨恨,在保護自己的利益上非常敏感,在爭爭鬥斗中艱辛的消耗著歲月,卻距離幸福越來越遠。上下數千年,人們也試圖在迷中尋求真理,然而,除了修煉的人之外,人們只是在生老病死中掙扎,沒有人找到解脫之路。
自從在人生的道路上喜得宇宙大法,我即使獨自一人也沒有感覺到孤獨。有時獨望夜空中的明月,似乎感覺到月亮此時也在俯視著我。這種息息相通的感覺,不可言說。在習習清風中悠然漫步,我好像聽到了風的呼吸聲。以祥和的心態觀察自然,自然就能讓人感受到無限的美妙。放下了自我,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博大;舍棄了物質上的慾望,才能體會到精神上的輕鬆與快樂;徹底消除了後天形成的人的觀念,才能領悟到神佛的慈悲。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細思之,色、音、味這些各種刺激人們感官的東西,常常能困敝、麻痺人們心靈的天性,使之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過於追求物質的享樂,那是不符合天道的。只有擺脫貪婪妄欲,才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內心淡然清靜,才能回歸人的真誠淳樸的本性。因此,一個放棄了追求物質利益的人,那必定是一個有道之士。
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微笑著回應俗人們的冷嘲熱諷,寬容的對待他人的誤解與過失,一顆清靜的心也能如宇宙一樣的博大!淡然而無畏,清靜的心靈就像不動的高山那樣巋然安詳;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覺者的永恆的心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