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最好的食療是用糙米煮稀飯,剛開始只喝稀飯湯加點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部分和情緒有關的大腸急躁症,是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大便不暢,排完便後還有便意,還會放屁、噯氣,又稱胃腸神經官能症。這樣的患者,要調肝氣,使肝經疏泄的氣機運作正常,使肝木不剋脾土就能改善,可按合谷穴、太衝穴來緩解。
食物不潔引起的腹瀉,一天腹瀉多達5至10次,有人多達20幾次,坐在馬桶上起不來,嚴重的吃甚麼、喝甚麼全都瀉,人都虛了。為怕電解質失衡,可喝點淡鹽水,最好用舌頭舔水才不會刺激腸胃又腹瀉。最好的食療是用糙米煮稀飯,只喝稀飯湯加點鹽,一天少量喝10幾次,緩解後才進食,剛受傷過的腸胃,飲食要清淡,可按足三里穴收工。若是細菌性腸炎,腹部會先絞痛才瀉,甚至瀉水,便臭,肛門灼熱,若一時找不到醫生,可用鹽巴塞肚臍,再用艾條薰臍,或用煙、吹風機熱風吹薰。
慢性腹瀉,是指經年大便不成形或瀉,這種瀉,腹不痛,便軟或散,不臭,多屬寒帶虛的體質。可用胡椒粉加飯粒揉成團,塞肚臍,隔天換,再用艾條灸或在上面加一片薑,隔薑灸。
有人清晨就肚臍痛,腸鳴,瀉肚子,吃甚麼瀉甚麼,中醫稱為「五更瀉」(除了前一晚喝酒,早晨也會腹瀉的狀況除外),晨瀉的人常會有腰酸腿軟,要加補腎氣,按太谿穴保養。
一般的腹瀉或腸胃很敏感,稍微吃到不對勁的食物就瀉的人,可按下列介紹的穴位保養:
天樞穴是消化系統疾病常用又很重要的穴。(圖片來源:溫嬪容醫師提供)
天樞穴:在腹部,肚臍的兩旁二寸三橫指的距離。是大腸經氣聚結的地方,健脾,調暢腹部以下的氣機,是消化系統疾病常用又很重要的穴。
中脘穴能治一切胃病、霍亂吐瀉。(圖片來源:溫嬪容醫師提供)
中脘穴:肚臍上正中線四寸約五橫指的距離,在劍突心蔽骨與肚臍的中間。是胃的經氣聚結之處,內部為胃的中部,能治一切胃病、霍亂吐瀉。(轉載自《按開人體的竅》)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