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金句 讓你讀懂孔子!(組圖)
在儒家看來,「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唯有德可以感召,可以推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學》開篇第一句,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揚彰顯光明正大的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德占了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子對德,也有諸多論述,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德的理解及德在為政、為人、為學中的重要地位。
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這句話,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張。在儒家看來,「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唯有德可以感召,可以推行。為政以德,就好像天上的北極星,安居其所,而眾星圍繞著它旋轉。
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孔子的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禮治。因此這裡提出了使百姓人心歸服的兩個要點:德、禮,用德來引導、用禮來整頓。孔子認為,政刑能使人暫時免於犯罪,而德禮卻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
這是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政治的時候,孔子的回答。季康子問,如果殺掉壞人來親近好人怎麼樣。孔子回答道:治理政治為甚麼要殺戮?你想把國家搞好,老百姓就會好起來。你的心向善,百姓也就向善了。在上的人的作風好像風,在下的人的作風好像草,風往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這其實是強調了為政者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認為,有德之人即使身處亂世,也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如居之有鄰。(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為學
4.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這句話是說,有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夥伴。因為有德之人即使身處亂世,也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如居之有鄰。孔子本身就是這句話的一個例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為賢人,雖處春秋亂世,亦不孤單。
5.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
孔子說自己憂慮的有這些:品德不培養,學問不講習,聽到義的卻不能親身赴之,有缺點的卻不能改正。其中「德之不修」居於首位,因為德必修而後成,必須要培養、並加以修養,才能有品德。
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
這一則說的是為學應當如何做:目標在道,根據在德,依靠在仁,而遊憩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此四者是孔門教學的條目,為甚麼說「據於德」?道行在外,德修在己,若要想求道行於天下,就必須得先據守自己的德,以德為根據地,方可得道、行道而不失道。
為人
7.主忠信,徙義,崇德也。--《論語・顏淵》
這是子張問孔子如何去提高品德、辨別時,孔子的回答。就崇德而言,孔子認為,以忠誠信實為主,唯義是從,就可以提高品德。若不以忠信為主,徒爭在外的事業功名,就離德遠了。而在樊遲問孔子如何崇德修慝辨惑時,孔子則說「先事後得」為崇德,先付出勞動,然後收穫,不是提高道德了嗎?兩種回答,既是孔子因材施教,也是自己從不同角度對崇德的認識。
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這一則說的是君子小人的品格有所不同,所思所懷也有所不同。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
9.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
驥,是古代的良馬之名,日行千里。但孔子說,稱千里馬叫作驥,不是讚美它的氣力,而是讚美它的品質。驥雖有力、能行千里,但重在其德性馴服善良。那麼於人而言,德才兼備,所稱讚的亦是在德,若有才無德,又有甚麼可以值得讚美呢?
10.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聽到道路上的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被拋棄的作風。德,是由內心修養而後成的。聽聞嘉言懿行,就學習、思考潛心修煉,潛移默化,轉化為自己的德行。而道聽途說,聽得容易、說得容易,不經思考,善言不為己有,惡言脫口而出,對品德來說,是應該拋棄的。另外孔子也說過「巧言亂德」,花言巧語足以敗壞道德,可見巧言與道聽途說,都無益於品德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