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的童年記憶 成為父母後將再次面對(圖)


不愉快的童年記憶,即使選擇逃避,當了父母後還是要回過頭來面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過去的我,總是習慣逃避兒時的這些痛苦,在別人面前,會刻意假裝自己家庭幸福美滿。

然而,當這樣的我長大,也為人父母後,卻讓我傷害了我最不願意傷害的寶貝兒子。那時的我時常控制不了情緒,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對需要在依附關係中尋求安全感的孩子來說,很難理解大人情緒上的矛盾。

「這孩子真的是該打!」

像這樣把「打孩子」這件事合理化的言語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可能是因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時,父母經常說這句話,因此無意識地儲存到腦海中。等到自己也當了父母後,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就會認為孩子做了「該打」的事。

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去思考,到底該用溫柔堅定還是用威脅恐嚇的語言來和孩子溝通?令人驚訝的是,很多虐待孩子的父母,通常都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或言語對孩子來說是種虐待。因為誰都不想背負著罪惡感,所以自然地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然而,用暴力方式管教孩子,只要開始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久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開始可能只是輕輕打,到後來就會越打越大力。無論是打人的,或是被打的,都容易產生暴力傾向。因此,必須要徹底杜絕家庭暴力才行。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終止家暴?首先,受害者必須要誠實面對家暴所帶來的傷痛,並且要勇敢地站出來譴責暴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不應該受到暴力對待,任何形式的暴力也不該被允許。如果小時候在家暴的陰影下長大,經歷過難以承受的痛苦,都需要好好重新面對這份悲傷,為過去哀悼。

幾年前,我曾在育幼院當義工,針對老師和未來即將領養院童的父母,進行為期一年的輔導教育。有一年冬天,育幼院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院童們站在舞台上合唱。我看著舞台上小小的他們,突然間,忍不住悲從中來痛哭失聲。站在舞台上的他們,穿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唱著優美的歌,但在我內心卻浮現,一個穿著破破爛爛衣服的孩子,孤伶伶地站在舞台上的畫面,那個小孩彷彿就是小時候的我。

那時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深處還無法真正放下過往的傷痛,於是,我在心裡召喚了小時候的自己。

「來!沒關係,過來我這裡吧!」

我告訴她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安慰她一切都過去了、沒事了,並且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我還告訴她,我現在也在幫助那些過去曾跟她一樣,渴望被愛卻得不到愛的孩子,讓孩子們能夠重新好好被愛擁抱。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渴望被愛,也擁有被愛的資格。而我之所以會忍不住悲從中來,是因為想起了那個小時候渴望被愛,卻得不到愛的自己。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被虐待的孩子們,心裡頭即便渴望被愛,但卻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沒有被愛的資格。雖然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無論是誰,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都是因為愛才會來到這世上,不管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孩子,都需要明白這一點。

過去在成長過程中,曾經遭遇受虐經驗的父母,都務必要清楚知道:被虐待並不是我們的錯,錯誤的是父母、老師或監護人他們的教養方式,這一點請務必要銘記在心。

本文整理、節錄自《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一書

 
 
本文留言

作者朴宰蓮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