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背後因素(圖)

【看中國2019年2月21日訊】據相關媒體報導,蘋果第二大組裝代工廠和碩將在印度、印尼以及越南三個國家投資興建工廠。

數據顯示,和碩現在能拿走30%的iPhone組裝訂單,本次投資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蘋果的代工策略。眾所周知,庫克是一位供應鏈管理高手,他長期致力於iPhone產業鏈的建設,十年來從未間斷,很多供應商一面抱怨蘋果要求嚴苛,一面又挖空心思地升級自己的製造工藝,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要求,去印度淘金,屬於如此「心思」的一部分。除了和碩之外,蘋果首席組裝代工商富士康也早早開始了於印度的投資,事實上,他們已經把一些小米的訂單放到印度生產,目前有消息傳出,郭台銘已經派高管常駐印度,準備在印度開始生產iPhone手機,型號應該是iPhone XR等機型。

隨著印度軟體、電影、文化日益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國家的潛力,他們有著九億人口,勞動力廉價,而且大部分地區都非常貧窮。如此狀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三十年前的中國,自然地,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希望在印度複製中國製造的黃金時代,但顯然,印度之所以成為蘋果、富士康、和碩的香餑餑,也不僅僅是因「像中國」,他們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和特點。

潛在市場印度的優勢在哪裡?

印度最讓投資者垂涎的特點正在於九億的人口,這些人口總要出一些精英和高級人才,也會有吃喝拉撒、追求體驗和無線上網、通信的需求,消費市場的潛力非常大,同時,印度尚處於「朦昧」的狀態,九億人口也能快速地轉化為廉價勞動力,富士康及和碩必須要在這些人要求漲工資之前,抓緊享受他們的人口紅利。


圖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孟買(Mumbai)一景(圖片來源:)

具體到蘋果的業務,印度還有一些其他特殊優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蘋果的中高層管理者中有一個很大的「印度邦」,為iPhone產業鏈的建設做出著重要的貢獻。如前文所述,庫克是一個管理供應鏈的高手,經年累月地要求供應商降價。去年,蘋果500多億美元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是供應商貢獻的,但眾所周知,蘋果的代工商中不乏「有頭有臉」的大型企業,包括三星、台積電、夏普、富士康等等,顯然,讓這些企業降價,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常常需要劍拔弩張的談判、殘酷的心理戰,甚至對罵。

庫克連同其他高管,從小條件優渥,從心底不喜歡做這樣的事兒,高貴的白人更擅長扮演上帝,拯救世界,而不是壓榨代工商的利潤。於是,庫克只能依靠「印度邦」,他們大都經歷過印度的貧窮生活,看慣了弱肉強食和生死攸關,印度邦不會把自己看做「拯救世界」的上帝,而是需要活下去的普通人。優秀的印度人思維敏捷,懂技術、商務、流程,擅長和供應商打心理戰。面對供應商,他們會表現出餓狼一般的狀態,眼睛常常放著綠光。為了最大限度地監控供應商,印度人會搭建非常智能的系統,任何的生產數據都會源源不斷地湧向蘋果的美國總部,以作為其談判的籌碼,同時,他們往往會把關鍵性的談判安排在美國總部,供應商的談判代表需要從亞洲飛往美國,幾十個小時的舟車勞頓、時差帶來的不適應感,會給他們非常大的壓力,加之,談判進程異常艱苦,可憐的代表們吃不好、睡不好,更不要提什麼精神放鬆之類的活動,僅僅幾個回合下來,降價5%是分分鐘的事兒。

正是憑藉如此獨特的草根氣質,印度人在蘋果乃至整個美國科技界都站穩了腳跟。現在,庫克要拓展市場、拓展產業鏈的寬度和廣度,印度邦一定會再度成為中堅力量,而把生意拓展到印度,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前文所述,印度的市場有潛力,他們的勞動力也十分的廉價,巨大的資源優勢正讓全球的電子製造業蠢蠢欲動;同時,蘋果的產業鏈高管更加熟悉印度工人的技術素質和心理狀況,更容易搭建起相應的培訓系統和管理制度。而在面對同政府、供應商艱苦的談判時,印度邦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人」的優勢,潤滑整個進程。此外,印度長期受歐美殖民,官方語言為英語,這一點優勢是中國乃至韓日都不具備的,事實上,蘋果的高級管理人員常常因「語言障礙」,無法同亞洲供應商充分溝通,從而拒絕來訪中國或者韓日,可以說,語言問題雖然不致命,但絕對是蘋果以及代工商們選擇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突變,印度製造會後來者居上嗎?

平心而論,中國製造正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進工廠,大學畢業生的素質又不足以確保其快速完成自動化、完成產業鏈升級。筆者認為,正是目前的這些問題,才迫使蘋果、富士康、和碩等跨國企業選擇出逃。但顯然,印度目前的iPhone製造業水平尚不足以抗衡富士康的中國製造,而iPhone對品質和產能的要求又非常嚴苛,在可預見的未來,蘋果還不得不把大多數的產能暫時留在中國。對於iPhone以及其他蘋果產品的製造業說,中國是主營業務,而印度則更像是在玩票,多一個Backup而已。

如前所述,印度製造的優勢在於更廉價的勞動力、市場潛力、和蘋果產業鏈高管的關係以及語言優勢,這些優勢會幫助印度接下小批量的訂單,但要形成類似中國製造的規模,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一些由內而外基因式的改變:

首先,印度工人的薪水雖然很低,大概比中國工人低30%左右,但是他們的技術能力、敬業精神等等,遠不如中國工人,這些會嚴重影響iPhone在生產過程中的優良率和效率。據業內人士透露,維修一臺iPhone手機的成本常常是直接組裝一臺新手機成本的四倍以上,當iPhone的良品率拉低時,蘋果為之付出的成本則會拉高四倍;此外,中國工人可以上夜班,可以接受週末加班,為了提升設備的利用率,他們常常會24小時輪班生產。相比之下,印度底層人民至今相對比較懶散,他們的生活哲學是「錢夠用就好」,而且堅持認為:現在過得差一點沒關係,今生今世做的事情,只是為下一輩子做積累,蘋果似乎很難用「加班費」來激勵印度工人變得高效;其次,蘋果的一座代工廠要牽涉到廣泛的產業鏈,最基本的是員工服務,同時,生產線需要的建築工人、流水線製造商以及設備生產廠家,千絲萬縷地影響著iPhone出貨,顯然,這些事情還需要時間慢慢沉澱下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康斯坦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