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相關的公司在市場中大受追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2月19日訊】豬年諸事順利。開年第一週,市場裡的主角就是豬肉。豬肉相關的公司在市場中大受追捧,有些養豬的大公司,一個禮拜市值增加了一兩百億。我們曾經在去年的節目裡詳細分享過豬肉的價格週期現象,該來的雖然會遲到,但它從來不會缺席。
本輪豬週期的起點出現在2018年夏天,豬肉價格回到最低點,行業老大當時利潤下滑50%,行業老二竟然直接虧損了。因為經歷這種至暗時刻的打擊,於是很多不瞭解價格規律的散養戶在這個時候就會放棄堅守,當供給減少,價格慢慢開始回來,留下來堅守的人就開始賺錢了。一年又一年,它就這樣週而復始地循環著這樣的規律。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現象,新聞裡你不大聽得到有人跟你講牛肉的「牛週期」和牛奶的「奶週期」。為什麼偏偏只有豬肉有週期呢?這其實就是不同行業的規模化和集中化程度不同。中國因為傳統原因,在某些地區還是保有著家裡養幾頭豬的風俗,中國有1/3的生豬供應,來自於規模在50頭以下的散養戶,500頭的專業養殖戶佔比38%,上萬頭的規模化養殖佔比僅僅不到2%。這其實和我們的資本市場很像,行情不好,大家都離場走人,大行情一來,人們又重新殺回來,這種行為會很大程度地助漲助跌,放大週期波動。
除此之外,很重要一點,農產品的生產都存在一個時差效應。在這門生意中,人們看到賺錢的時候,不是真賺錢,看到賠錢的時候,也不是真賠錢。因為你看到別人賺錢,再到你把小豬養出來,要花一年時間。擁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很多個隔壁老王,無數老王之間不會溝通想法,當大家的豬全都養出來,供應到市場上,價格就會開始下跌。只有規模化大工業化生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並且能夠防止疫情的公司,才是未來的好生意。
關於這門生意具體的運作,我們曾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在週期類生意中,很容易不專注,因為老闆會面臨各種煎熬和誘惑。道理很簡單,在週期底部,產品價格就是起不來,沒錢賺,總有各種人上書建議你轉型,建議你擁抱風口,做點別的。
就拿養豬這個生意來說,有兩家公司同時起步,起步時候的規模都是年營收5個億上下。十年過去了,第一家公司除了養豬,別的什麼都不干。第二家公司,搞了網際網路、做了產業基金、投資商業銀行,與此同時,第一家公司的老闆每天都鑽在豬舍裡面,考慮怎麼能讓豬舍隔絕疫情。
十年過去,同樣起點的兩家公司,一家將近千億市值,另一家從百億市值縮水到幾十億,還欠了很多貸款,遇到流動性困難。
這樣類似的經歷還在很多產業中上演,宏觀環境一直在變,產業週期也一直在搖擺,而偉大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們,總是聚焦專注於手頭的事情,相信時間會交出一份最好的答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