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古卷】《格言聯璧》妙語數則(二)(組圖)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續〈【古風古卷】《格言聯璧》妙語數則(一)〉

秦山整理在古代眾多的格言著作中,《格言聯璧》是較為優秀的一種。作者是生活於清代道光和咸豐年間的金纓,又稱金蘭生《格言聯璧》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其以儒家的修身八目為旨歸,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精選收錄的格言,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珍貴文化寶藏,它的許多內容,穿越時空隧道,對現今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格言聯璧》中的格言內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大智大慧和殷殷期許盡在妙語連珠之中。該書問世後,受到士人的好評,流傳民間,遠播海外,影響深遠,讀者眾多。

《格言聯璧》把各種格言劃分為十類:學問、存養、持躬(攝生附)、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

《格言聯璧》讀起來琅琅上口,許多格言大家耳熟能詳。筆者讀之,受益良多,故摘錄數則,以饗讀者。據專家統計,全書格言有六百多條,有意者,可尋全本來閱讀。

21.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參考譯述:謙恭退讓是保護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靜平和、從容不迫是處理事情的最好方法,有涵養、能容忍別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瀟灑脫俗是培養心性的最好方法。

22.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參考譯述:安靜能克制躁動,沉潛能克制虛浮,寬宏能克制狹隘,舒緩能克制偏激。

23.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原注〕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鑒物。人性亦然,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澈。靜之一字,十二時離了一刻不得,才離便亂了。門盡日開闔,樞常靜;妍媸盡日往來,鏡常靜;人盡日應酬,心常靜。惟靜也,故能主張得動。若逐動而去,應事定不分曉。便是睡時,此念不靜,做個夢兒也胡亂。人心至活,倏忽之間,起滅萬狀,未有無所事事,而能懸空守之者。初入靜者,不知攝持之法,必須涵詠聖賢之言,使義理津津悅心,方得天機流暢,斷不可空持硬守也。

參考譯述:天地間的真諦,只有心靜的人才能體會。天地間的玄妙,只有心靜的人才能看明白。

(〔原注〕燭火晃動,就不能照明外物,水面動盪,就不能照見外物,人的心性也是這樣啊。思緒一旦紛擾混亂,對什麼道理都昏昧不曉了,只有內心寧靜安和,才對任何道理都能洞悉明察。「靜」這個字,每天十二時辰,一時一刻都離不開,剛一離開就發生混亂。門扇每天不停地開合,但是門樞卻保持靜定不動;美麗與醜陋的面孔每天在鏡子中來往顧盼,但是鏡子卻保持不動;人每天忙於應酬,但是內心要經常保持寧靜。只有靜下來,才能更好地去行動。如果追逐外在之動而去,辦事待人就必然搞不清楚。就是睡覺時,如果心緒不寧靜下來,那麼做夢也是胡亂混雜的。人的思緒是非常活躍的,一瞬之間種種念頭,此伏彼起,沒有人完全無所事事,卻能憑空守住自己思想。初學入靜時,常常不懂得把握約束心念的方法,一定要深入體會聖賢的教誨之言,使義理不斷地愉悅於心,這樣才能漸漸把握住入靜的方法,千萬不要刻板地空守。)

24.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豔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參考譯述:遇到世俗煩惱時,要能忍耐得住;處於世事紛擾時,要能清閒得住;胸中有所牽掛時,要能拋得開;處於繁榮濃豔境地時,要能淡然處之;處於失意憤怒時,要能穩定情緒、沉得住氣。

25.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參考譯述:經歷一番挫折,就增長一分見識。遭受一番磨難,就增加一分度量。減少一分營私,則多一分道義。學會一分忍讓,多討一分便宜。去掉一分腐化,則減少一分罪過。對別人多一分體貼,就多懂得一些人情事理。

2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

參考譯述:有真正才能的人,必然不會因為自己的才能而傲視別人;有實實在在學問的人,必然不會因為自己的學問而對別人炫耀誇飾。

27.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雲,操存如青天白日,威儀如丹鳳祥麟,言論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岳泰山。

參考譯述:一個人的度量要如大海能容納一切,像春天孕育萬物無處不及,處理事物應如行雲流水般順暢快捷,節操像青天白日般潔淨光明,威儀姿態應像丹鳳和麒麟那樣吉祥,說話應如敲金擊石般鏗鏘有聲,持身應如玉潔冰清般純潔,胸懷應如和風明月般坦蕩,氣概則應如東嶽泰山般高聳屹立。

28.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原注〕田靜持云:凡看理學之書,與養生之說,皆有切於日用,有助於性靈,不可作等閒看過。若冗屑書帙,無益性靈,徒損心目,不若閑觀山水之為得也。

參考譯述:不利於身心的話不說,不利於身心的事不做,不利於身心的人不交,不利於身心的環境或場合不去,不利於身心的書籍不讀。

(〔原注〕田靜持說:「理學和養生方面的書,對於日常修身養性,都有切實的用途,不應當作閒書來看。而那些蕪雜瑣屑的閒書,對性靈沒有任何好處,又損傷心神眼目,還不如悠閒地觀賞山水風光,可以有較多的收穫呢。」)

29.休諉罪於氣化!一切責之人事。休過望於世間!一切求之我身。

〔原注〕陳榕門云:亟亟於所當盡,而不役役於所不可知也。

參考譯述:不要歸罪於天地陰陽的變化,一切都應責於人事;不要對世人抱有過高的期望,一切事情都應求諸自身。

(〔原注〕陳宏謀說:「所應該盡心努力的,就急速著手;不要太過用心於不可知的東西。」)

30.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原注〕其勝人、上人之本領,正於其自責自強處見之。

參考譯述:除自我反省之處,再沒有勝過別人的方法。除了自強不息、加倍努力之外,想要趕上或超過別人則是不可能的。

31.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參考譯述:以寬恕自己的心寬恕別人,那麼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以責備他人的心責備自己,就會很少出現錯誤與過失。


若冗屑書帙,無益性靈,徒損心目,不若閑觀山水之為得也。(圖片來源:Pixabay) 

32.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原注〕唐荊川《與弟書》云:居常但見人過,不見己過,此學者公共病痛,亦學者切骨病痛。自後讀書做人,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於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也。

參考譯述:只看到別人的一切壞處和錯誤,是所有惡的根源。能明察自己的一切缺失和看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才是所有善的管道和門徑。

(〔原注〕唐荊川寫給弟弟的信中說:「平時只看到別人的過錯,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這是求學人共同的毛病,也是深切入骨的疾患。以後讀書做人,要時時檢點反省自己的毛病,也就是在別人身上而為自己所厭惡之處。假如切實做到反省自身,就會發現,在別人身上發現的種種毛病,自己原來也樣樣都有。」)

33.品詣常看勝如我者,則愧恥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則怨尤自泯。

參考譯述:常看那些修養品德勝過我的人,那麼慚愧恥辱之心油然而生。常看那些物質生活不如我的人,那麼怨天尤人的想法就會很快消失。

34.將啼饑者比,則得飽自樂。將號寒者比,則得暖者自樂。將勞役者比,則優閑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康健自樂。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自樂。將死亡者比,則生存自樂。

〔原注〕此養心自在法門也。

參考譯述:與饑餓的人相比,能夠吃飽就是快樂;與寒冷的人相比,能得到溫暖就是快樂;與作勞役的人相比,能夠悠閒就是快樂;與生病的人相比,身體健康就是快樂;與遭受禍患的人相比,平平安安就是快樂;與死了的人相比,能夠活著就是快樂。

35.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參考譯述:對失意的人,不要談論得意的事情;處於得意的時候,不要忘記那些失意的日子。

36.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參考譯述:貧賤是受苦的境遇,但是若能善於調理,便苦中有樂。富貴是一種快樂的境地,但對於不善於調理的人,從中感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更大的痛苦。

37.欲心正熾時,一念著病,興似寒冰;利心正熾時,一想到死,味同嚼蠟。

參考譯述:欲念旺盛時,只要一想到會招致疾病,興致即能冷卻如寒冰。利慾薰心時,只要一想到死後空空全無,即索然無味。

38.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

〔原注〕邵康節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時開。最為親切有味。

參考譯述:做事情要留有餘地,說話也應如此,不應當什麼都依靠權勢,更不能把人世間的福氣享盡。

39.難消之味休食,難得之物休蓄。難酬之恩休受,難久之友休交。難再之時休失,難守之財休積。難雪之謗休辯,難釋之忿休較。

參考譯述:難以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稀有難得的財物不要收藏。難以報答的恩惠不要接受,難以長處的朋友不要交往。不能再有的機遇不能喪失,很難看守保存的財富不要積累。難以澄清的誹謗不要爭辯,難以釋懷的忿怒不要計較。

40.圓融者無詭隨之態,精細者無苛察之心,方正者無乖拂之失,沉默者無陰險之術,誠篤者無椎魯之累,光明者無淺露之病,勁直者無徑情之偏,執持者無拘泥之跡,敏煉者無輕浮之狀。

〔原注〕有所長,而矯其長之失,此是全才,是善學。陳榕門云:人有一長處,即有一病處,其病處即在所長之中。長善救失,全憑學問。

參考譯述:性情圓融隨和的人沒有不顧是非而妄隨他人的表現,精明細心的人沒有苛刻審查的心思,端方正直的人沒有乖戾悖逆的過失,深沉緘默的人沒有陰險的手段,誠實篤厚的人沒有魯鈍的牽累,光明磊落的人沒有淺露的毛病,剛直的人沒有任意的偏見和失誤,果決的人沒有拘泥的形跡,機敏達練的人沒有輕浮的樣子。

(〔原注〕人有才能或特長,但若能夠矯正自身特長所帶來的缺失,就是完美的全才,這才是真正的善於學習。陳宏謀說:「人有一種長處,必會有一種與之相對應的缺失,而這種缺失就可以從他的所長之處發現。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能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這可全靠學習和求教他人。」)


欲心正熾時,一念著病,興似寒冰;利心正熾時,一想到死,味同嚼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1.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原注〕養生以養心為主,而養心又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勞憂煩,神不守舍,則易至衰老,且百病從此生矣。一收視返聽,凝神於太虛,無一毫雜思妄念,神入氣中,氣與神合,則氣息自定,神明自來,不過片晌間耳!

參考譯述:防止受風著涼,平時吃喝有所節制,這是從自己身體本身免除疾病的方法;減少嗜好欲念,戒除煩惱,這是從心理上免除疾病的方法。

(〔原注〕保養身體,以養心為主,而養心的關鍵是凝聚精神。精神凝聚,就使心氣集中;心氣集中,就能保持全身的健康。如果每天都勞累困擾,憂傷煩悶,精神脫離了身體,就容易衰老,而且多種疾病都會乘虛而入。一旦無視無聞,不為外物所驚擾,精神凝聚在虛無之間,沒有一點雜亂虛妄的想法,那麼精神進入氣息裡,氣息與精神相合諧,就會氣息安定,精神旺盛,而這不過就是片刻時間的事情而已。)

(來源:清代・金纓,《格言聯璧》)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