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消土地限價的真相(圖)


北京傳來消息,2019年準備第一次拍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14日訊】前天北京傳來消息,2019年準備第一次拍地,說位於朝陽區孫河的兩塊住宅用地擬於近期掛牌出讓,並且兩宗地塊均不設定住宅銷售限價。這一下又讓很多小夥伴不淡定了,北京一項是這波調控的風向標,也是全國樓市調控最為嚴格的地方,如果北京放鬆,那麼這波樓市調控也就基本到頭了。但真是如此嗎?

北京確實這幾年以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去年一共賣了52塊地,51塊都是這兩種房子,共有產權房大家都知道,就是你跟政府產權共有,價格只有房價總額的一部分,自己住一點不受影響,但出售或者出租將受到嚴格限制,這是踐行房住不炒的全新試點。肯買共有產權房的人,基本認定為剛需,因為改善需求受限,投資需求也已經不存在了,至於限競房的字面意思就是限制房價,競拍地價,也就是說賣地的時候,我就把房價規定好,你們開發商自己看,誰能幹這個生意誰就干,出多少錢買地,你們自己拿主意。限競房還有規定,那就是限售,購房後5年不許出售,這種房子初衷是好的,控制住總價,防止房價再漲,限售也打擊了投機炒房客。

但是也往往有兩個問題,第一開發商意願不足,房價封頂,這也就意味著收入封頂,但風險不確定,一旦高價拿地,到時候成本轉嫁不出去。所以限競房的土地拍賣經常遇冷,第二就是消費者不感興趣,這裡面有投資需求受限的事,也有地理位置問題,戶型的問題,更擔心質量,開發商在利潤被壓縮後,會不會偷工減料,這麼想也是有道理的。

所以,北京的限競房政策後來也就尷尬了,第一,土地供應指標沒有完成,土地出讓,同比2017年下跌29%,成交額1682.9億元,同比2017年下跌40%。流拍率10%,創下2012年最高水平。第二,限競房遇冷,2018年的限競房賣掉不足2成,而今年是限競房大量入市的一年,規模至少是2018年的一倍以上。

那麼大家可以算算賬,2018一年賣了3000多套,而今年加上去年沒賣掉的,一共可能將有7-8萬套,這個數字對比太過懸殊,第三純粹的商品房供給不足,房價下降幅度有限。保障的歸保障,商品的歸商品,房東在參考市場因素的時候,不會參考保障房價格,所以儘管限競房供過於求,但是也未對二手房市場造成實質衝擊。

其實我們很早之前就談到,限價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新房價格你能限制,二手房也是限制不住的,而大家心目中的房價第一參考因素還是二手房,所以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的保障房供應,包括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從市場狀況看基本夠量了,實在沒必要再繼續加碼下去了,已經超出了剛需的實際需求,如果再繼續加碼,一個是造成浪費,另一個會影響土拍,北京並不指望土地收入如何如何,但他會客觀上拉低土地供應。不是不推地,是開發商無利可圖不買了,這樣北京的房源供應就上不來。這對於房價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所以,及時調整政策其實是十分必要的,還是要調動開發商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可以有利可圖,積極建房,這是很重要的,保證北京房源的充足供應,這才是降房價的根本之道。

從北京限競房的銷售來看,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地段好的朝陽、海淀,銷售很好,而大興、房山、昌平等位置欠佳的地方,則相對冷清,可見購房需求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通常情況下,位置欠佳只能用質量和社區環境來彌補,但限競房又注定了,後兩者仍然是短板,所以這就跟需求不匹配了。我們說房住不炒,重點在住,如果開發商蓋出來,賣不掉,沒人住也將是個浪費。目測在2019年大量供給的限競房必有一場大的廝殺,屆時大幅降價促銷恐怕在所難免。

未來北京這種超級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會出現一定的分化,保障房很充足,價格也會逐漸走低。而好的房子,豪宅的房子可能會打開限價,敞開供應,調動開發商積極型以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給,平穩市場預期和價格。個別的房子可能賣出天價,但是大部分商品房,仍然會穩中有降,逐漸理性回歸。

綜合來看,打開土地限價並不可怕,價格根本就是限制不住的,像一線城市這十幾年房價飆漲,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供給和需求的平衡,總想以房控人,認為房價高了人就少了,但結果適得其反,房價高了,人更多了。後來限購也沒用,變成了一場飢餓營銷,反而炒的更凶了,現在剛剛找對方向,回到供需的基本邏輯上來,現在發現限競房與需求不匹配,供需有再度失衡的風險,及時調整是很正常的。大膽預測,只要北京繼續保持這種土地供應節奏,今年房價仍然是緩慢回落,幅度在10%左右。當然如果是剛需,可以考慮限競房,今年必有價格大戰,也許是不錯的上車機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齊俊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