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放水:若無法進入債務體系會怎樣?(圖)
【看中國2019年1月10日訊】這是大分化、大裂變的時代!
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對所有金融機構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1.5萬億,而在對沖1季度到期的MLF(中期便利借貸)之後,淨釋放資金約8000億。
以往,我一直在說「信用緊縮」的時代已經到來(現在已經是進程中),此時央行放水解決不了經濟和資產領域的問題,這在2018年已經得到生動的體現。
在過去的2018年,央行多次降准,每次降准,關注股市之人說利好股市,但無礙滬指在2018年下跌24.59%;關注樓市之人說利好樓市,但無礙樓市成交量不斷萎縮。易居房地產研究院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包括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青島等在內的10個受檢測城市二手房合計成交量為66萬套,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全年成交量也呈現不斷下滑的態勢,12月單月,10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為4.6萬套,環比下降1%,同比下降28%;管理層「十分關懷」中小微企業,認為會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中小微企業的處境依舊……
有問題就放水,實際是路徑依賴症,現在來看,誰家的問題都沒解決,這是「信用緊縮」時期的典型特徵。
可央媽為什麼還要放水哪?因為央媽也有難言之隱,只能希望「一洗了之」,不便細說……
以往央媽只要放水,經濟和資產價格就立即復甦,但今天的放水所帶來的影響與過去不同,已經沒那麼簡單,為什麼會如此呢?其實只在一個數字上。
央行現在的放水帶來的最可能的效果將是什麼呢?(圖片來源: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2005年,居民家庭槓桿率僅為16.86%,到了2016年,飆升至44.85%。海通證券姜超估算,考慮到公積金後,16年中國居民購房邊際槓桿率達到50%。中國居民新增房貸/新增地產銷售額比值持續飆升,2011年僅為19%,2015年達到39%,2016年上半年則高達50%。2017年底,估算的居民家庭槓桿率已經接近60%,而居民新增房貸/新增地產銷售額比值當然會繼續上升(50%以上)。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居民家庭抵押貸款佔房產銷售額的比例是51.6%。今天,中國的情形應該是只高不低。這意味著居民的儲蓄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多了,無法繼續推動房屋成家量和總體價格的上升。這意味著沒有儲蓄的窮人越來越多了,這也就是很多「偽中產」還原的過程。所以,到2017年年底,有機構調查的數據顯示55%的家庭沒有了存款,這部分人基本喪失了對資本市場的購買力,這就是那個核心數字。
沒有了儲蓄,買不了房,成交量下滑;沒有儲蓄,買不了汽車,銷售量下滑;沒有儲蓄,買不了股票,股指低迷;沒有儲蓄帶來的需求市場擴張,中小微企業的日子照舊。這就是2018年央媽繼續放水之後市場所體現出來的現象。
其中的邏輯關係比電影的畫面還清晰。
這裡的內在變化在於,當居民具有以儲蓄為支撐的購買力時,就可以在央行放水的過程中不斷加槓桿,債務率上升,擴大實體經濟的需求和對資產(股市、樓市)的需求,對經濟和資產價格起到刺激作用。這時,因為債務還可以不斷堆積(實際是對未來繼續透支)就不會形成通脹。當債務無法繼續堆積之後,意味著央行放水已經無法進入債務體系,槓桿也無法增加,也就難以增加社會財富(也無法繼續透支未來),就會出現「信用緊縮」。此時,不斷向市場釋放的就不再是有價值的貨幣。所以,現在的放水所帶來的最可能的效果將是貨幣貶值——這需要在未來去驗證。
對於喪失了支付能力的這部分人群來說,未來的資本市場已經沒有意義。但當今的世界是貧富差距很大的社會,富人怎麼辦哪?
富人只能進行抵禦紙幣貶值的投資活動。
但是,基於全社會主體的購買力已經開始不振,所以,以往基於全社會購買力而形成的抗貶值標的物就失去了抗貶值的意義(尤其是一般商品房等)。取而代之的是貴金屬、原油,它們的鏡像面直接對應的就是紙幣(不需要以社會的總體需求為中介);稀缺區域的房屋土地(城市核心商業區);具有壟斷能力的進口渠道,等等。當然,基於上述標的物的金融資產也有一定的抵禦能力。
基於大眾消費所形成的各類金融市場很可能是逐漸「封凍」的態勢(主要是房地產),難有逐利的機會出現(價格甚至還會下滑);以大眾的實物需求形成的「實物市場」會在以後逐漸發力。但總體的「冰凍」之中,又有局部的火熱,因為富人需要抵禦貶值,形成局部的機會。
雖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對於如何應對今天的情形還是要多說兩句,給管理者以建議。對於國家經濟的管理者來說,應對今天的局勢只能是緊縮貨幣,目的是加速市場的出清過程(讓生產要素價格實現明顯的下跌),提高實體企業的利潤率和活力,至於那些一直在資產領域逐利的企業,在收縮貨幣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會出局,但出局一部分並不是壞事,因為它們佔據了太多的資源(金融資源、勞動力資源、不可再生資源等)。同時,通過體質改革減少財政支出,實施寬財政的政策,切實擴張實體企業的市場空間。這是唯一的、有效的應對辦法。至於能否做到,就不是小民該操心的事了。
據說,中國的管理層正在醞釀減稅,只有精簡機構、提高財政效率之後才能進行實質性減稅,這應該是非常合時機的,希望一往無前才好。也只有如此,才能壓制放水所帶來的通脹這一負面效應。
(原標題:洪水之後,什麼會氾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