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特別的皇帝 寧可傳位給「外人」 也不給兒子!(圖)


宋太祖趙匡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如果從秦始皇算起,一直到溥儀,中國一共有幾百位皇帝。其中有幾位特別的皇帝,竟寧可傳位給「外人」,也不願給兒子。

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不傳子的皇帝吧。

宋太祖趙匡胤尊母命,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據正史記載,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第一任太后——杜太后重病不治,要立一份神祕的遺詔。當時,開國皇帝宋太祖在太后身邊侍奉。太后臨終時,特意召來了功臣趙普。

太后跟宋太祖說:「你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你之前的周世宗讓小皇帝治理天下罷了。如果周朝有年長的人做皇帝,天下還能是大宋的嗎?」

太后立下遺命:「你去世後,應該把帝位傳給弟弟。天下這麼大,政務又這麼複雜,如果宋朝能立長者為君,才是國家之福啊!」太祖跪拜聽從教導。於是,太后命趙普把剛才說的話寫成詔書,把遺詔藏在金櫃裡,由專人保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後來,太祖駕崩,帝位果然傳給了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按說,太祖當然希望讓兒子當皇帝,但他為了宋朝基業,願意放棄兒子的利益,可見他是一位顧全大局的明君啊!

孫吳政權奠基者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

孫策雖未稱帝,但在三國鼎立的時代,孫策平定江東,算是吳國的第一位首領,可惜英年早逝。臨終前,孫策沒有將東吳事業託付給年幼的兒子,而是選擇德才兼備的孫權。《三國志》記載,孫策曾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而孫權的確不負眾望,將父兄的霸業不斷發展,成為東吳的開國皇帝。

後周太祖郭威,傳位給「外人」柴榮

郭威大概是唯一一個甘願把皇位傳給「外人」的皇帝吧。其實郭威的兒子都在兵變中遇害。而柴榮是皇后的侄子,也是郭威的養子。早年治理澶州時,《舊五代史》稱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做了皇帝後,後周出現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景象。

宋高宗趙構,傳位給養子趙昚

宋孝宗的即位,使宋朝皇位終於回歸太祖趙匡胤子孫一脈,也算是「物歸原主」。孝宗還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史》稱讚他「卓然為南渡諸帝之首」。他為岳飛冤案平反,力主收復中原失地;整治貪官、重視農業,南宋從動亂進入中興時期,史稱「乾淳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原先立的太子是朱標,朱允炆是朱標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親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祖父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但在建文四年,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入順天府之後,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明熹宗是歷史上罕見的「木匠皇帝」,在朝政上沒有什麼建樹,但在臨終前決定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明史紀事本末》記載他的話:「吾弟當為堯舜之君。」朱由檢就是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但是他本人勤於政務,大力清除閹黨,力圖扭轉明朝的敗亡之勢。明朝滅亡時,他自縊殉國,也是一位很有氣節的皇帝。

不傳位給兒子的帝王還有很多,比如:司馬師傳位給弟弟司馬昭,高澄傳位給弟弟高洋,陳霸先傳位給侄子陳蒨,忽必烈傳位給孫子鐵穆耳等。

按傳統來說,皇帝都會選擇嫡長子作為皇位繼承人。但有些皇帝傳給兄弟或者其他人,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對兒子有什麼偏見,而是從國家大局出發,選擇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賢人,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其實,不管最後誰能擔當這重任,其中因由都是「半由人事半由天」啊!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