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三字经》里说:“夏传子,家天下。”从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开始,中国一直延续着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度。如果从秦始皇算起,一直到溥仪,中国一共有几百位皇帝。其中有几位特别的皇帝,竟宁可传位给“外人”,也不愿给儿子。
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不传子的皇帝吧。
宋太祖赵匡胤尊母命,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据正史记载,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第一任太后——杜太后重病不治,要立一份神秘的遗诏。当时,开国皇帝宋太祖在太后身边侍奉。太后临终时,特意召来了功臣赵普。
太后跟宋太祖说:“你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你之前的周世宗让小皇帝治理天下罢了。如果周朝有年长的人做皇帝,天下还能是大宋的吗?”
太后立下遗命:“你去世后,应该把帝位传给弟弟。天下这么大,政务又这么复杂,如果宋朝能立长者为君,才是国家之福啊!”太祖跪拜听从教导。于是,太后命赵普把刚才说的话写成诏书,把遗诏藏在金柜里,由专人保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后来,太祖驾崩,帝位果然传给了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按说,太祖当然希望让儿子当皇帝,但他为了宋朝基业,愿意放弃儿子的利益,可见他是一位顾全大局的明君啊!
孙吴政权奠基者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策虽未称帝,但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孙策平定江东,算是吴国的第一位首领,可惜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没有将东吴事业讬付给年幼的儿子,而是选择德才兼备的孙权。《三国志》记载,孙策曾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而孙权的确不负众望,将父兄的霸业不断发展,成为东吴的开国皇帝。
后周太祖郭威,传位给“外人”柴荣
郭威大概是唯一一个甘愿把皇位传给“外人”的皇帝吧。其实郭威的儿子都在兵变中遇害。而柴荣是皇后的侄子,也是郭威的养子。早年治理澶州时,《旧五代史》称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做了皇帝后,后周出现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景象。
宋高宗赵构,传位给养子赵昚
宋孝宗的即位,使宋朝皇位终于回归太祖赵匡胤子孙一脉,也算是“物归原主”。孝宗还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史》称赞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他为岳飞冤案平反,力主收复中原失地;整治贪官、重视农业,南宋从动乱进入中兴时期,史称“干淳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原先立的太子是朱标,朱允炆是朱标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亲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祖父朱元璋立为皇太孙。但在建文四年,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顺天府之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
明熹宗朱由校,传位给弟弟朱由检
明熹宗是历史上罕见的“木匠皇帝”,在朝政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在临终前决定传位给弟弟朱由检。《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他的话:“吾弟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就是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但是他本人勤于政务,大力清除阉党,力图扭转明朝的败亡之势。明朝灭亡时,他自缢殉国,也是一位很有气节的皇帝。
不传位给儿子的帝王还有很多,比如:司马师传位给弟弟司马昭,高澄传位给弟弟高洋,陈霸先传位给侄子陈蒨,忽必烈传位给孙子铁穆耳等。
按传统来说,皇帝都会选择嫡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但有些皇帝传给兄弟或者其他人,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儿子有什么偏见,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选择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贤人,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其实,不管最后谁能担当这重任,其中因由都是“半由人事半由天”啊!
責任编辑: 唐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