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最佳詮釋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衝突

【看中國2018年12月19日訊】我們常說一句話,創造社會價值的公司,往往都能得到商業價值。通俗來講,也就是說,你給社會造福,社會就讓你賺錢。在大多數生意中,都遵循著這個基本商業規律。

然而,想要投資成功,必須看到相同,也要看到不同。比如,汽車第一次被發明出來的時候,絕對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它不是好生意,投入非常巨大,研發的成本也很高,因為貴而普及得很慢,到了普及期,全球車廠還打價格戰,所以投資人都虧了錢。

再比如說,飛機被發明出來,創造了比汽車更大的社會價值,但是飛機讓投資人虧的錢比汽車還要多,航空公司的競爭也遠比汽車廠的競爭更激烈。這都屬於創造了社會價值,但是商業價值沒有跟上。

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衝突,在醫藥行業,得到了最戲劇化的詮釋。把「治癒從未有人治癒的頑症」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拿來昭告天下廣撒英雄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而且不給足夠的激勵,也對不起那些付出了一生辛勞、犧牲了家庭和青春的實驗室人員(當然,不給夠也沒人願意幹)。可是,如果激勵過大、成本過高,普通人就吃不起了,大多數人都吃不上,這就不叫社會價值,只有多數人的價值,才叫做社會價值。

為瞭解決這個衝突,1984年,美國通過了《藥品專利修正案》,它提出了這樣一種解決思路:給專利藥一定時間的保護期,讓你賺錢,但是你到期後就得把配方交出來,得允許別人仿製你。這個思路好!它引入了一個新的變數:時間維度。用時間來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完美化解了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衝突,很快成為了全球醫藥行業的共識。

但是你會發現,前些年,即使是仿製藥,到手的價格好像還是不便宜。問題出在哪?

我們上次說到,製藥行業平均銷售費用達到22%,不少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投了銷售費用,因為中間渠道環節太多,中間光開票就開了七八張,能不貴麼?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政策:首先,推出了兩票制,也就是說,藥廠到經銷商開一次票,然後經銷商到醫院再開一次票,最多只能這兩道環節,打掉了中間的層層加價;其次,就是我們正在熱議的「帶量採購」,招標時只對報價最低的藥廠進行採購,並且一次拿出50%的市場份額給這家藥廠,這就是對社會價值的最好獎勵。

說到這兒,思路就很清晰了:誰擁有規模效應,能攤薄製造所需的固定成本,用最低價格進行生產,誰勝出。誰大,誰就贏。

可是這真的是最終答案嗎?拿到專利藥的配方,再加上低成本就行了嗎?

做仿製藥,其實就像是做菜。中國的烹飪書上都是公開的秘密,跟你說鹽少許,味精少許,辣椒少許。恐怕現代漢語詞典至今還無法解釋的詞彙,就是「少許」。

同樣的配方,每個大廚做出來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再舉個例子,可樂,它的配方就貼在罐子後面,它也沒有申請專利保護,但是為什麼沒人做出下一個世界級馳名品牌,或者說,不同品牌味道還是有差異的呢?

所以說到底,任何一個製造業生意,製造工藝一定是第一位的。仿製藥,它首先看製造工藝水平(這決定了它能否通過一致性評價)然後才能發揮規模效應。在營收最高、規模最大的基礎上,誰擁有更高的研發投入,誰擁有更多的高學歷專業工作者,誰才會勝出。它不僅能給老百姓帶來穩定質量下更便宜的價格,也因為它為大多數人服務,讓藥品不斷普及而得到了更大的銷量,這種增長也將給投資人和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未來的藥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許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