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的終點在哪裡?
想一個問題,財務分析的終點在哪裡?(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1月26日訊】想一個問題,財務分析的終點在哪裡?銀行,大部分銀粉都會算,農行18年每股收益6毛錢,分紅30%,每股分紅會達到0.18元,現價3.6,股息率5%,增發價除權後3.97,漲到定增價就有10個點的空間。明年此時,淨資產達到4.68元,市淨率是0.8以下等等。
房地產,有心人把每一處貨值都分析了,列了表,紅紅綠綠的,算出處理完現有存貨後,淨資產有多高,現價市淨率是多少,相當於打了幾折;有的投資人測算出按今年銷售額,兩年後PE會是多少,這個PE是多麼多麼的低。
其實這些分析都很好,給出了未來的各種情景。但是,財務預測說到底是一定假設下的線性外推,財務報表是有一定的慣性的,這是能進行財務預測的出發點。但巨變發生時,起決定作用的就不再是慣性了,變化也不再是線性的了。好比一輛汽車,按現行速度及加速度,5分鐘後,會從A行駛到B,但如果撞車了呢?
以地產為例,有沒有哪個投資者分析過,如果房價暴跌50%以上,或者銷量下滑50%以上,現價是否還便宜?有沒有哪個投資者分析過,如果銀行出現了10個點以上的壞賬率,現價是否還便宜?不會有的,地產或銀行的投資者認為上述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有種種理由,這些理由有可能是政府的意圖、宏觀的走勢等等,但這個已經不是報表的範疇了。也有一些人是不碰銀行地產的,他們的理由同樣也不是報表的範疇了。正是在報表之外的這個層面上,大家失去了共識。真正的分歧,在報表之外。如果大家已經開始爭論報表之外的東西了,報表分析也就到頭了。
怎麼解決分歧呢?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年復一年,真實報表大致地按我們預測的邏輯展現,那麼我們就可能勝利了。但也可能沒勝利,比如,明年銀行沒爆出10個點的壞賬,不等於後年不爆出,不認可的人照樣不認可,它成了一種薛定諤式的壞賬,估值在這種疑雲下,可能依然低迷。地產也同樣是這種情況。如果巨變來了,回頭看,我們分析的東西就真成了一坨屎,我們就失敗了。
財報分析顯示低估嚴重,市場不認可;隨著時間推移,財務預測的邏輯展開,市場有可能依然不認可。那麼,有沒有一種力量強制市場認可呢?有,那就是分紅。持續增長的利潤,導致持續增長的股息,股息率高過一定程度,市場就得認。
可能有人說,B股、港股有的股息率接近10個點了,也沒見市場認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10個點的股息率可以持續或者還能增長,那麼,也不需要市場認可了,股息本身就是賺取投資收益的最好方式了。
所以,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一定要重視分紅,它是不依賴於市場而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財務分析除了得到「如果股價不漲,2年後會出現3倍PE」這種結論外,最好再分析下,「如果股價不漲,未來股息率會達到多少多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