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告訴我們:道生於靜,德生于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告訴我們:道生於靜,德生于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1] 道生於靜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守靜篤」的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靜,篤定,不受影響。
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終日心浮氣躁,「道」就會遠離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有其的內在規律。只有靜心做事,達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秘,技藝就能上升為「道」的境界。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
[2] 德生于謙
《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周易》說:「謙,德之柄也。」曹植說:「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謙卑禮讓,會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
明朝有個叫郭璞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禮讓為先,官至史部尚書。他的家人曾與鄰居因建屋互爭一牆。郭璞得知此事,寫信給家人道:「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遵命讓了一牆之地。鄰人被感動,也讓出一牆之地,空出一條仁義巷,傳誦千年。
人最高明處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謙遜、寬容他人。
唯此,人生方能贏得朋友,贏得尊重。
[3] 福生於儉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現代社會,人們紛紛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豪車、別墅、山珍野味……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追求。
唐代李商隱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宋代彭龜年說:「恭自內出,儉非外飾。」
一個人的福氣,從清心寡慾來;一個家庭的福氣,從清廉節儉來。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稱。孔子常常稱讚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多麼高尚啊!」自顏回起,顏氏家族延續七百年而不衰,至南北朝隋唐而興盛,湧現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等千古才俊。
儉於飲食,不傷脾胃;儉於嗜欲,悠然自得。
生活中,做到簡單樸實,福氣自來。
一個家庭的福氣,從清廉節儉來。(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4] 命生於和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陰陽結合而生萬物,生命在於陰陽調和。
一個人是不是健康長壽,關鍵看他心態是否平和通暢。清代名醫張培仁說:「人常和悅,則心氣充而五臟安。」
此外,「和」還意味著凡事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世間的慾望是無窮的,不應過於貪慾;凡事要有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強求。
常懷一顆平和之心,順其自然,泰然處之。
「道生於靜,德生于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不僅包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蘊藏著養生長壽的奧秘。
在生活中做到這四點,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如果傳遞給家人,也一定會對家庭幸福、興旺大有裨益。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